9月19日上午8点30分,由厦门市陈元光学术研究会主办的“第七届海峡两岸(厦门)陈元光文化论坛”在厦门翔鹭国际酒店隆重举行。本次论坛共收到自两岸的专家学者寄来的论文45篇,专程前来参加主论坛及相关活动的两岸嘉宾以及陈氏宗亲代表等共计289人,这是历次论坛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论坛是由厦门市陈元光学术研究会主办,厦门大学历史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协办的厦门市社科联2020年对台文化学术交流重点项目。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构建两岸共同精神家园”。论坛受到了广泛关注,论坛期间收到了来自东南亚、台湾和省内外等十几家相关研究机构和团体发来贺信和贺电,还有来自省内外的陈氏企业、陈氏宗亲、开漳87姓的族人代表或派人或来电表示祝贺。台湾统派意见领袖陈柏光先生,世界陈氏宗亲总会原主席陈盛根先生等专程从台湾赴来厦门参加论坛。
左起:沈平、陈柏光、唐永红、何池、汤毓贤
台湾学者因为疫情以及其他原因未能如期到场发言,但论文都如期寄达,表达对构建两岸共同精神家园的追求和期待。论坛分为两个阶段,主题发言和论文作者发言两部分。论坛为每位作者提供较为充分的时间表达了各自观点并鼓励交互讨论。研讨自由、活泼、严谨,保持了该论坛前六界的一贯风格,受到与会作者的肯定。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永红研究员以《台湾社会生态的变化与国家认同的疏离》为题,从台湾社会现实的生态况出发,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和解读,为我们寻找到了台胞出现“国家认同”问题的原因。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文学原所长徐学研究员,以其丰富的两岸交流经验和对台湾同胞的深切理解,结合陈元光这个特定的历史人物及其在两岸同胞中的地位,对陈元光研究及其在构建两岸共同精神家园工程中所可起到的作用和如何起作用,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厦门市陈元光学术研究会会长周建昌也就《厦门建设“两岸共同精神家园”的路径研究》专题做了论文发言。论文从“两岸”形成,到“共同”的概念,及“共同精神”的内涵,再到“两岸共同”的需要,再到“精神家园”的两种解释,以及建设“两岸共同精神家园”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厦门在这项伟大的建设工程中应发挥的作用,厦门应如何寻找突破口“以情促融”、保进“民心相通”两岸“融合发展”,两岸“包容性发展”等话题深入细致探讨。
部分得奖的论文作者
论坛除围绕主题展开研讨以外,两岸者学者还关注了陈元光的军事思想、与陈元光有关的文化村落、由陈元光带来的酒文化“猜拳”、相关的陈氏太极文化等相关的话题。期间还举办了一场主题书画展,线上书书法网展等配活动。嘉宾陈柏光说,现在台湾有380几座的开漳圣王庙宇。这是两岸共同文化的,也是两岸交流的纽带。两岸应借此增进彼此交游、交流、互动、理解,促进两岸民心交融,防止两岸出现文化上的“疏离”。本届论坛还有多位作者就陈元光诗作及其思想展开进行研讨。
论坛还有一个持续几年的热点即祖籍争议,由于正史缺载,陈元光的相关历史大都源于野史和族谱,而这些记载本身就有差异,所以争论势必还会继续。(责编:郝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