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元代大戏剧家,一生写出60多个剧本,在我国古代戏剧文学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在文学艺术宝库中,闪耀着夺目光彩。
作品反映着作家的人格。他在《南呂一技花.不伏老》曲中写道:“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
关汉卿是个对功名利祿决绝了的下层知识分子,性格热情豪放、刚毅,亟具强烈正义感;从这段激愤的独白中,后人可见其处世为人的心态。
元代的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蒙古贵族夺取政权后,经济上实施残酷的掠夺政策,政治上实行民族岐视,竟将百姓分为四等:一蒙古、二色目、三汉人、四南人(即原南宋所辖汉族人民),汉人处于社会底层。关汉卿通过剧作,深刻鞭挞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发出为民申张正义的呼声,从而产生广泛影响。
十分遗憾的是,关汉卿的剧作,只保留下18种。他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从中可看出创作触及广泛领域,除揭露时弊外,有描写历史故事的,上至三国下至宋,涉及五个朝代;有通过爱情故事抨击封建礼教的;亦善写喜剧,喜怒笑骂,辛辣诙谐;也能以愤怒和嘲笑的笔触,勾勒出皇亲国戚、贪官污吏、地痞恶棍的丑恶嘴脸;尤其擅写悲剧,感天动地之悲,激发人间正气,抑恶扬善,是非分明,呼应社会诉求。
《窦娥冤》是他剧作中最杰出代表。他把窦娥放在尖锐的戏剧冲突中,跌宕起伏,高潮不断,震撼人心。人们为窦娥冤屈而生同情,痛恨当时黑白颠倒的枉法,描绘了一幅元代黑暗社会的图画。《救风尘》《望江亭》《调风月》《绯衣梦》等剧,无不充滿冲突的情节,吸引大量观众,从而产生强烈社会效应。
元代,汉人被分为十等,“儒”即读书人位列第九,排在“娼”之后,仅在丐食者之上。因此,在我国文化史上有重大贡献、十三世纪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其名未被列入“正史”,以致后人只知他是“大都(北京)人,号已斋,原籍解州(今山西运城)”等简况,生平资料极少,生卒年龄也只能是个估计,从78岁、83岁到90岁不等。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关汉卿为民心声,剧本流行,在民间影响日隆。元朝人钟嗣成在《录鬼簿》“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一栏中,将关汉卿列为首位。700多年来,其剧屡演不衰,被公认为“元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像历史上其他名作家那样,关汉卿在剧作中,也带有一些封建迷信色彩和神怪描述,今人应以客观眼光对待,不予苛求。
解放后,关汉卿的历史价值被充分肯定,有关丛书和文章不断刊印发行,对其剧作的学术性和思想性,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研探。上世纪五十年代,关汉卿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行列,受到全人类的景仰。
作者系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研究员
202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