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历史文献纪录片《大围涂》,展现了40多年前的五个春秋寒暑,红旗猎猎,上万名民工为了摆脱贫困,在工程指挥部的带领下,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决心围海造地,让五村三屿变通途,造就了福建最大的人造平原——总面积达4.13万亩的连江大官坂垦区。如今,这项利民工程为连江经济发展提供了黄金腹地,围垦精神激励连江儿女以智慧和力量续写辉煌篇章。
“大官坂围垦”工程的总指挥,正是今天所述故事的主人公——89岁的刘永雄。
毛遂自荐担重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增加耕地面积,解决连江县缺粮问题,大官坂围垦工程被正式提出。20世纪50年代末,连江成立大官坂围垦工程指挥部,后因自然灾害、“文革”等原因被迫停工。1977年9月,大官坂围垦工程重新上马。连江县委召开常委会议,研究工程总指挥的人选。面对当时连江县百业待兴、经济困难的情况,时任县委副书记刘永雄自告奋勇,挺身而出。他在自传《八十春秋回眸》中写道:“研究谁担任总指挥时,我想其他常委都各有重任,有的又不懂本地话,我是本地人,在沿海工作多年,海上情况较熟,自报担当此任。”
大官坂垦区位于连江境内的罗源湾南岸,东起坑园的门边,西达官坂的虎爪,中间由13个岛屿、14段堤坝连结而成。到任后的刘永雄马不停蹄地开展工作。“第一天我听取指挥部及各科室工作人员的汇报,第二天就带指挥部其他领导和技术人员坐船察看堤段的设计走向。那天恰逢涨潮又遇8级大风,海浪很大,只能看个总体走向,退潮时,我再次徒步实地察看堤段。软基堤段中最长的是9号堤,烂泥也最深,一踩泥滩就淹没至大腿,甚至下陷淹到腹部。有人不慎被泥滩中的贝壳划破大腿,鲜血直流。这里的淤泥到底有多深难以预测,淤泥取样送省科研所测试出的摩擦度为零,是全省少见的。”
在软基上建堤是围垦成败的关键,然而面对如此特殊的地质条件,该怎么办呢?“当时各地围垦还没有这方面可循的经验,教训却很多,归纳起来一是可怕,二是很难。我们只能把各地的教训当经验来学。”
排除万难圆夙愿
刘永雄和大家几经讨论,想出了打沙井促使淤泥排水固结的办法。然而垦区沙源缺乏,刘永雄等人连夜驱车赶到东升大队、东水大队,与渔民们共同探讨解决办法。热心的渔民们想到了利用出海捕鱼和回港时间就地取沙运回工地的做法,仅3个多月时间,抢运沙子超过35万方。
1979年,正当工程进展到关键阶段,省委根据中央部署,实行国民经济调整,计划压缩部分工程,大官坂围垦工程面临调整压缩的风险。工程正副总指挥闻讯立即赶到省委省政府,请求省领导实地考察后再作决定。当年6月,时任省委书记廖志高视察了大官坂。刘永雄向廖书记汇报说:“工程上马将近两年,完成工程量过半,9条堤段全面露滩。如果调整下马,损失惨重。我们不怕困难,只求省委支持大官坂,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把工程建设好。”廖书记深入施工一线视察,看到你追我赶、热火朝天的壮观场面,以及工程虽施工难度极大却依然有序进展的情况,很受感动。后来经省领导讨论决定,大官坂围垦工程列为全省重点围垦工程加以支持,工程补助资金从680万元增加到1600万元。好消息很快传遍工地,大家的干劲更足了。
“我们自主设计的‘蝴蝶船’对围垦工程堵港阶段的抛石截流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刘永雄介绍说,垦区潮差8米多,流量大、流速急,要用约90万方土石沙才能堵住。工程需用铁丝笼包住巨石抛入堤段两侧确保堵口顺利进行。如何运输如此大的巨石铁笼呢?靠的就是“蝴蝶船”。船舱两旁安装两块半自动卸石板,形状似蝴蝶翅膀,在急流中不用人力抛石,且抛得又准又快。这项创新在围垦建设史上写下璀璨的一页。经过多年苦战,1982年12月,大官坂围垦工程全部竣工,建造海堤总长5676.2米、水闸2座,围海面积4.13万亩,为全省最大。连江人民“沧海变桑田”的夙愿实现了。
桑榆金辉映晚霞
退休后的刘永雄在连江定居。作为老党员,他始终不忘自己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热心于家乡的公益事业。在家乡上山村修建村道、解决村民吃水、修建农贸市场等惠民工程上,他积极建言献策,提出的方案最终都被采纳。他还发动乡亲筹措资金,建设上山村的九龙山公园,使其成为村民休闲的重要场所。他常常走访各乡镇,遇到生活有困难的老同志,他捐款捐物,并向当地政府反映,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2012年,他撰写的《八十春秋回眸》正式出版。他把自己人生难忘的经历,从青年时期参加革命工作开始,到之后任连江县委副书记、福安县委书记、宁德地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等时期的工作经历分阶段叙述,全书约20万字。书中对大官坂围垦等重要历史事件作了详细介绍,并辅以图片和历史材料,为大家考证这段历史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和依据。
2018年5月,记录大官坂围垦工程的文献纪录片《大围涂》创作拍摄工作正式启动。拍摄团队找到刘永雄,希望在影片镜头中通过对刘永雄等亲历者的口述记录、动画手法情境再现,融入历史资料,展开宏大叙事,记录40多年前为了摆脱贫困连江人万众一心投入大官坂围垦工程的壮举。刘永雄爽快地答应下来。为了让拍摄团队更直观地了解大官坂围垦工程的始末,他把当年的老照片、记录簿全部翻了出来。为了给拍摄团队提供最全面的资料,他虽然年纪大了,又患病在身,但仍然一遍遍认真地梳理着。刘永雄还出席了《大围涂》评审会,为纪录片最后的修改提出指导意见。
“大官坂围垦中担当为民、务实创新、敬业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现在依然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如今登上大官坂围垦的长堤,堤外惊涛拍岸,似乎在诉说着当年连江人民摆脱贫困的决心,以及连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前景……
作者:余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