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党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征文
怀 念 胞 兄
陈有芳
值此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不由想起胞兄陈全茂的事迹和他对我的影响。
解放初,平潭岛发生刀暴动事件,旧政权残余势力一度十分猖獗。胞兄却毅然参加了民兵组织,巡逻海防,维护治安。1953年1月入伍平潭县公安队服役,不久,就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1961年10月任平潭县苏沃边防派出所所长。以后又调往闽赣两省军区独立团下属连队,先后在邵武、抚州等地驻防。
服役20多年间,从战士到基层干部,他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关爱战士,尽管调动频繁,每到新单位,工作就会很快起色,受到部属和领导的一致好评。档案记载,他先后6次记功,其中二等功1次;多次嘉奖和评为先进工作者。退休鉴定中指出,他是一位有特殊贡献的好同志。
抚州是文革中全国动乱最堪地区之一,两派武斗严重危害当地社会安宁。1967年,胞兄率队在抚州支左,能顾全大局,反复、细致地做一个国家重点大矿的两派群众组织思想工作;并能机智果断地处置问题,维护部队自身安全。一次,他获悉情报后,迅速带队转移,部队刚过桥不久,这座桥梁即被造反派炸断,使连队免遭重大伤亡。部队脱险上山后,有7天时间断粮断水,以致靠空投维持给养,连队陷入造反派重围之中;周恩来总理曾专门指示,要尽力救援这支部队。在武斗激烈、局面混乱的情况下,他冷静应对,以高度的责任感,不顾个人安危,克服了许多困难,终于将连队安全带回,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不幸的是,在围攻中,他的头部被造反派打伤;随后,他因伤病不得不长期住院治疗,并于1978年3月退休。
1978年11月8日,他8岁的小女晓华,在求学路上,不幸于南昌车祸遇难。在家乡亲人要求下,胞兄因此放弃当地优裕的军队退休干部生活条件,返回家乡平潭岛安置。他切感父老乡情的温暖,寄意山水美景,常到海边走动。他认真培养子女,次女陈晓芸研究生毕业,子女皆事业有成;他教导子女要遵纪守法,勤俭持家,与人和谐;他每天读书看报,不忘国家大事,关心村民生产生活。住院治疗期间,每与探望者谈论时事形势,保持乐观情绪,直至生命垂危。
2005年端午节这天,73岁的胞兄走完了人生旅程,在海坛家乡,永远闭上了双眼。胞兄去世后,侄儿到县民政局查看了他父亲的档案。里面满是记功和先进事迹的材料。一名共产党员的模范形象,栩栩如生,令人感动。他文化程度不高,凭着一股钻劲,却练出一手好字,掌握了许多知识,每堂政治课竟然都讲得很生动。他受到战士欢迎的更重要原因,是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事事走在前头,处处起模范作用。动乱中,为了控制事态发展,维护部队安全,他总是挺身而出,以致被造反派打伤。
几年来,胞兄的音容笑貌,宛然眼前。他那平凡而感人的一生,总令我时时回想。1961年9月,当我走上从警之路后,胞兄从外地先后给我写了几十封来信;字字关切,句句深情。他说,我们一家在旧社会深受兵匪之害,屡遭欺凌;是共产党救出火坑,翻了身;一定要勤奋工作报党恩。文革动乱中,尽管他压力很大,自身安全没有保障,却依然坚持给我来信,要我头脑冷静,学会分析形势,不做违心之事,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我记住胞兄的教导,在这场错综复杂的斗争中,经受了考验。某日凌晨,我赶在造反派冲击之前,将派出所的两支五六式冲锋枪和1200多发子弹,用雨衣捆扎,以自行车赶了30多里路,安抵平潭县公安局军管会;并及时转移了档案、手枪,免遭落入造反派手中。因抵制胡批乱揭,拒绝反戈一击,我被调离公安机关,直到“9.13”事件后才归队。
我于文革之后的1978年8月,也加入了党组织。不久,被调到武警莆田边防支队机关工作。1987年底,我从武警福建总队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的岗位转业后,又来到省公安厅办公室工作。入伍以来,我先后也被5次记功,其中二等功1次;2001年5月,还荣获省“五一奖章”,并晋升高级警官,获评正高职称。我的成长之路,与胞兄的关爱和鼓励是分不开的。回顾胞兄陈全茂的一生,他的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他的奉献精神和端正人品,令我长留脑际,永驻心头。
注:陈有芳 系省公安厅退休干部、中共党员。现返聘《八闽警坛》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