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 烈 比 干 励 后 人
陈 有芳
悠悠岁月三千年,比干精神励后人。
《中国历史人物辞典》第二页载:“比干,商贵族。纣王叔父。官少师。相传曾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后人常以此事说明纣王暴虐。”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部分)第10页载:“约公元前十一世纪,纣(受.帝辛),帝乙之子,征服夷方,得大量俘虏,商的国力因之虚耗。纣刚复拒谏,囚箕子,杀比干。后被周武王所灭。”
《中华古代史》(上册)第三节(商朝的覆亡),也记载了比干极言直谏,遭到迫害,剖心而死的史实。
河南《睢阳林氏家谱》载:“比干,子姓、名干,沫邑(古朝歌、今河南淇县)人,商代帝王太丁的次子,帝辛之叔,官少师(丞相)。公元前1092年5月8日(农历4月4日),千古第一忠臣诞辰,公元前1029年遇害,终年63岁,距今3114年。”
还有不少史籍,刊载了这一事件。传纣王暴虐荒淫,滥用重刑,比干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纣问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干剖视其心。综述史料,比干是商朝帝乙之弟,纣王叔父,20岁时更以太师高位辅佐商王帝乙;帝乙在位很短,临终前,比干主张传位帝乙少子帝辛。纣得以继位,比干起了关键作用。比干从政40多年,辅佐两代帝王,主张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走富国强兵之路。纣王荒淫无道,不但不听屡次谏劝,竟将比干残害,酿下杀戮功臣的历史大事件。
比干被害,夫人陈氏身怀六甲,惧祸及身,逃出朝歌(啇都、今淇县),隐居长林石室之中生下男儿,名坚。周武王伐纣,啇亡,天下大定,四处寻找比干后裔,寻获,被赐姓林,林坚成为林姓始祖,比干遂成林姓太始祖,从此演绎了一代代林氏后裔,尊崇比干绵长文化传统。
孔子赞誉比干为“三仁第一”,故称“天下第一仁”。岁月悠久,忠烈可风,其事迹感人,震撼后世。其墓在今河南卫辉市东北7.5公里,周武王灭商后,即隆重修葺祭封比干墓,称其墓为“比干垄”,树为国神。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拓跋因墓立庙,始有比干庙,现存比干庙为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重建。
比干墓封土庞大,庙宇宏敞,占地4.7万平方米。墓园四周朱墙环围,主体建筑有比干石雕像,神道、牌坊、照壁 、山门,二门、木枋、碑廊、拜殿、大殿,石坊、墓碑亭等。庙内古柏交柯,碑碣林立,环境幽静,成为中国第一座庙墓合一的建筑群,又被称为“天下第一庙”,庙内保存着很多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物古迹,其书法、雕刻、建筑风格都有很高的品位和历史价值。1996年,国务院公布比干庙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构成集墓葬、庙宇、珍贵历史文物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比干遗风,得以广播天下。
史载,孔子周游列国,曾祭拜比干墓,并以剑刻“比干墓”碑,这是迄今发现的唯一孔子手书真迹,被誉为“天下第一碑”;北魏孝文帝建庙后亲撰《吊殷比干墓文》,让当时著名书法家崔浩书写刻碑。唐太宗誉比干为“忠烈公”,亲撰《封殷太师比干诏》和《祭殷太师比干文》,并刻碑于庙中。尚有元朝刘敏中的《敕修比干庙碑》。清乾隆皇帝御书《过殷太师墓有感》碑,请刘希龙写行书“三代孤忠”碑等共64通,几乎涵盖了我国历史上所有朝代。这些举世名碑,是名副其实的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丰富宝库,颂扬了比干爱国为民精神,寄托后人对他的崇敬与哀思。
“桀以侈败,纣以淫之”。夏桀商纣,是我国历史上出名亡国之君。有必要简析当时危机四伏的晚商环境,以加深对比干忠烈为民,献身国难的体会。
武丁半个世纪的统治结束之后,商王朝进入最后期阶段,商代奴隶社会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首先是统治集团的腐朽。武丁之后,商朝诸王都是昏庸荒淫之君,史称“帝甲淫乱,殷复衰”。帝甲即祖甲,武丁之子;其在位期间,内外矛盾日趋尖锐,社会颓风日甚。祖甲以后的嗣王,大都是“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大之劳,惟耽乐之从”。以商王为首的大小奴隶主贵族全都逸乐无度,致使朝政日非。其次是频连用兵,虚耗国力。晚啇诸王不顾国力衰竭,不断发动对外掠夺性战爭。祖甲征西戎,帝乙侵东夷,纣王更发动大规模的征服夷方的战爭。频繁征战,国力消耗殆尽。再是社会矛盾更加激化。奴隶主残酷的压迫和剥削,不仅遭到奴隶的反抗,而且引起平民的抗争,“小民方兴,相为敌仇”。此起彼伏的社会斗争风暴,不断冲击着腐朽的商王朝。
当纣继位时,商王朝已是百孔千疮,内外交困,日薄西山,奄奄一息了。纣“资辩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是个文武全才的君主。但他自恃天分,刚愎自用,又以为天命归已,暴政虐民。纣的暴虐,一是“好酒淫乐,嬖于妇人”。他以有苏氏美女妲己为妃,大加宠幸,言听计从。他扩大殷都规模,广建离宫别馆,为“肉林酒池”,使男女裸体追逐,为长夜之饮;又作“北里之舞,靡靡之乐”,纵欲无度。二是横征暴敛,搜刮民财。为了满足奴隶贵族的无穷欲壑,他加重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栗。”三是信任奸人,惨杀忠臣。妲己“助纣为虐”,纣王对她恩宠有加。费仲善谀,恶来善馋,裴廉捷足善走,皆奸倿之辈,纣王委以重任。对身边忠贞直谏之臣,则加以迫害;比干剖心,微子出走,箕子佯狂被困,商容受黜,梅伯剁为肉酱。四是刑罚惨毒,滥杀无辜。为镇压反对自己的臣民,纣王制炮烙之法,行脯醢之刑。纣之三公,鬼侯被“醢”(把人刴成肉酱酷刑),鄂候受“脯”(把人杀死晒成肉干酷刑),西伯姬昌拘囚羑里;甚至竟以虿盆酷刑,将无辜臣民扔进盆里喂蛇。
纣的倒行逆施,进出失据,致商王朝面临混乱局面,为了转移视线,纣王发动对外战争,先西征黎方,而东夷乘机叛乱,纣又回师讨伐东夷。正当商王朝分崩离析之际,商西部属国周,在周武王姬发领导下,兴兵伐纣。牧野(今河南淇县以南)一战,商军倒戈,纣王兵败,逃鹿台自焚身亡,立国600余年的商王朝也划上了句号。
“文死谏、武死战”。三千年来,比干精神。忠烈遗风,在华夏神州大地,激扬传播,影响了后世众多杰出人物。研究称,老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先秦诸子百家,无不深受忠烈比干熏陶。汩罗江上万古悲风,屈子蹈江,愈见忠贞。一曲《滿江红》,洒尽忧国心;岳飞以身殉国,在民间发生大影响。仅五代至清末,上了《中国历史人物辞典》的林氏后裔,即达85人,事迹赫然其上。在清代,福州一地,就有名震中外,虎门销烟的禁毒先驱林则徐;戊戌变法中,年仅24岁的林旭,为国献出年轻生命,与谭嗣同等共被害。边陲海岛海坛(平潭),虽远距中原,开发较迟,也出了一位奏疏入选《四库全书》、为民请命的明代布衣侠士林扬;为解民倒悬,忠肝义胆,写出奏疏,上告御状,被以“抗粮”为由,下冤狱一十八载,家散人亡,历经三帝,直至死后多年,“一疏恩三省”,沿海众多被逼迁岛民的虚税,终得解除,广受赞誉,为不少史籍方志所记载,成为平潭林氏和岛民引为荣光的节操之士。
比干是我国历代为官者的楷模,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有史记载的第一个以死谏君的忠臣,也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忠谏之士,其行为被誉为“忠谏极则”。他爱国为民,以死直谏的精神,谱写了个人对于国家最高的忠贞不渝,备受后人推崇,发生广泛影响,并形成特点鲜明的比干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内容。
笔者涉足名山大川,古都胜迹,尤其在长江边秭归见过屈原祠,在西子湖畔参谒岳王庙,在燕京参谒袁崇焕祠墓,在大西北感受遭贬林则徐的爱国情怀……为那穿透古今的凛然正气所震撼,缅怀先烈的剑胆毅魄、高尚人格,深刻体会爱国为民的民族主线,始终在中华史河川流不息,汇成巨澜;使人感知中华古文明得以延续五千年,而愈加辉煌的深厚渊源。比干是中国历史上忠烈之首,弘扬其爱国为民的精神,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显然亟具长远影响。
今日回眸忠烈比干,尤具重大现实意义。斗转星移,白云苍狗,尽管到了21世纪,时代变迁,制度不同,世间正道,千古至理,本质如一。如履薄冰,励精图治,“进城赶考”,合格答卷,反腐倡廉,广纳善言,纠错创新,引领民众,富国强兵,走出兴亡周期怪圈,是当今执政党和领导层的重中之重,不可松懈。祈望认真汲取历史教训,把中国的事越办越好,中华民族为“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重大贡献。
由于知识面和思想界限,先人往往将突出人物神化,神人合一,编成故事,演出戏剧,使史实蒙上重重迷雾,致人神莫辨,产生幻觉。《封神榜》正是一部这样的书,今人可以科学态度,依据史籍遗迹,返朴还淳、去芜存真,辩证读书,还原比干感人的真实形象,为当今社会服务。
如果有一种精神,能穿越时空,香火长传,经久不息,那肯定就是不朽的。比干不但是天下林氏后裔尊敬的太始祖,更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共同崇尚的人生楷模和精神向往。
忠烈比干,精神永存!
笔者系省作协会员、研究员
2022年11月8日于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