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岛海坛湾边,周围几个村庄,有拉大网沿习,每年春未至初秋,近海拉大网作业,给漁民带来丰硕收入。
一张大网,当地称为“猛”,两脚张开,阔有200米左右;漁船出海下网后,折回岸边,两头各有10多名渔民,开始拉网,边拉边靠近,直至合拢收网,倒出魚获。
古往今来,拉大网成为当地村民赖以生存的重要生活來源。龙凤头村北,滩平坡缓,细沙晶莹,长达2000多米,正是拉大网作业的好所在。过去这里有6张大网。我在这里长大,听惯魚歌唱晚,趣闻乐见,漁人辛劳,留下深刻印象。
1953年,是我胞兄入伍参军那一年,夏季某晚,大批鯷鳁鲑涌进海湾,发生被渔民称为“猛夸了”的罕见海丰现象,即魚获多至网都拉不动了,只能待退潮,才能将鱼鲑扒出。网外的魚,被潮水推上岸来,白花花一片,任人捡拾。时我8岁,随着家人拾鱼;当晚我一家就捡拾了十多担鯷鳁鲑。第二天,村庄附近石磹上晒滿了魚鲑;那时一担仅值旧币二万元(相当今天2元),处理不了的魚获,甚至被倒进茅坑,充当肥料。
魚获量大,往往发生在夜间。漁人十分辛苦,白天农田劳作,入夜海上捕捞;两头忙彔,日夜兼顾,常是睡眠不足,眼含血絲。魚获不是天天都有,拉大网是“守株待免”,很多日子,都是每网只有一些小杂魚;要靠勤快,才有收获。解放初三次获评县劳模的父亲,是漁农兼作的好手,走路常是带跑。
当我十多岁时,常在暑假加入拉大网行列,充当“捡绳头”等不少杂差,要听清吩咐,不能分心。上半夜收网后,各人到猛楼找出简单铺盖,睡在海边磹石上,与滿天星斗为伴,疲乏得很,与大人谈着话,不觉就沉入梦乡;五更时再去下网。初尝捕捞艰辛,经受人生锻炼。
几十年过去了,笨重的拉大网作业,有了很大改进。过去以芋蔴织网,成网后,还要用荔枝木烤汤蒸染,以增长使用期,每日收网后还要晒网,工序复杂,成本高;改为聚乙稀织网后,不但经久耐用,网具也轻便多了;过去要抬魚船上下岸,现在以滑轮运行,摇橹换成挂机,减轻了劳动強度。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解放生产力,也波及漁业生产。
平潭岛位于福建沿海突出部、台湾海峽北端,面对广袤太平洋,海坛湾成为迥游魚群的必经之地;为近海拉大网提供了捕捞机会。
平潭成为国际旅游游岛后,风景优美的龙凤头长滩,被开发为旅游胜地。许多游客围观拉大网,还顺带购卖海鲜。不少村民转行游艇等旅游服务行业,但仍有3张大网继续作业。近段返乡,听侄儿说,今年拉大网,每人还有7、8万元收入。
作者系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研究员
202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