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溪公名丁仪,字文范,世居于陈埭鹏头村(原村名汾溪)因而得号称“汾溪”。
丁仪是陈埭丁姓入籍中华以后的第一人进入仕途,登明弘治乙丑进士,历任于吴越荆楚知县,丁仪为官廉洁奉公,办事精详,事事关心群众疾苦。颇得百姓爱戴。
丁仪任官于临安的松江,职于水利。在一次视察盐钱塘时,发现盐钱塘有一大片荒芜的海滩地无人耕种,感到奇怪,为什么附近有这么多有耕种能力的农民,生活又是这么苦,税赋历年都无法完纳,竟然放了这么多的荒芜之地而感到不理解。丁仪为此寝食不安,带着这个问题,不断的思考,因而深入群众,访问乡亲父老,普遍反映:曾经有过几次围垦,每于大雨季节或大潮期来临之际,屡受冲垮,难以复耕。丁仪听了乡亲父老的反映意见,夜不成眠,反复思考,回想到自己的家乡陈埭,同样是海滩地,厥土涂泥,比这里还严重。夏涝秋潮也不亚于此处,都可以捍海摊为良田,垦荒芜而耕种,唯独这里不行,令人不能理解。于是即派家人返回家乡向宗亲们讲述此事,得到堂亲们的支持。陈埭鹏头的丁氏堂亲派人带着工具的模式立即跟差来的家人一起到盐钱塘传授和指导围垦等技术。丁仪也亲临现场指导,一个多月围垦以后,经过夏涝秋潮的考验,围垦成功。第二年开始耕植,得到很好的收成,真是更歉为丰。几年后国家的税赋成倍完纳。当地百姓感恩载德不是一般。调任四川时,百姓跪拜送行依依惜别。
丁仪返乡之时,行李颇丰,打开一看,没有贵重的财物,仅是文件诗词。后人感叹其为两郡、两邑官宦达十五年之久,没有些厘田地,居室仅是一丈多宽的单间式直落的一厅一室,柱联自题“居室自谓苟完,厅事或言太隘”,表白了他一心为民,廉洁奉公的风度,他行李遗留下来的文件、诗词由其孙丁衍夏整理成书,名《归囊遗稿》而刊行于世。后人为纪念这位为民办实事的好清官,在原居室设庙奉侍,柱有对联是他一生写照“谋身羞作十机巧,守纪惟存一念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