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 田 手 工 造 纸
  作者:邹善水  浏览:2530  发布时间:2010/12/13
    “手工制造的宣纸,纫性好,汲水性强,书写作品保存年代长,所以每道工序来不得半点马虎哟。其艰辛,没干过手工造纸的人是难以感受到的。”今年80岁的陈荣德师傅是连城县姑田镇上堡村人。他说,从竹山选料、破丝、漂白、打浆、砌池、造炉、制架、调浆、配料、捞纸、焙干、裁切、打包、外运到销售,一张薄薄的宣纸,经过无数双手与三十多道工序”。如今,姑田镇60岁以上仍在操作传统手工造纸的仅剩陈荣德、陈炳和、吴运才等50多位老人了。哪一道工序,都必须认真仔细下功夫,陈荣德师傅都经历过。
   很早认前,姑田境内林海万顷,竹山绵延,水清甘澈,药草遍布。南宋大批中原南迁移民中带来的造纸术,在可以随溪拦陂建水礁,任意傍水筑皮炊,山坡漂竹料、溪边建纸寮的姑田镇扎下根,开始制造粗土纸。到明嘉庆年间,聪明的姑田山民不断总结经验改用天然漂白工艺,从此刷新了连城宣纸业的历史。到清乾隆初年,姑田纸业不断创新工艺,通过精细加工技术日益增加产品种类,所产“奏本纸”为朝廷奏章御用纸、“京练纸”为科举考试作文纸、黄色“黄榜纸”为官府写榜文专用纸。曾销往安南(今越南)、泰国、缅甸,菲律宾、日本、朝鲜、韩国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和国内各省。20世纪初,是姑田纸业鼎盛时期,400多个纸槽,从业与辅助、流通人员达8000之众,纸庄商号50多家,产品有漂料、水料、生料三大类40多种,年产纸量4万多担,成为当时闽西经济繁荣重镇,“金姑田”由此得名。
   要在“立夏”前后3天砍当年生嫩竹削皮浸入清水池内约60天后,清洗沥起、撕细上杆晒干即为青丝。将青丝置浅铁锅上的大木圆桶煮蒸;再把青丝扭拧成束置石灰水池浸泡半天后捞起堆放7天,然后冲清水去杂质并撕细上竹杆晒干。此为头套。
   青丝干后再入石灰水池浸泡5天后排干石灰水;入炊燃烧干柴将其煮热两天一夜,出炊后清洗上杆晒干。此为灰青。再用纯碱水浸泡后入炊两天一夜,出炊后清水冲去碱液,上杆晒干。此为黄坯。选日照足的山坡,把黄坯做成大圆饼状遍铺全山,晒足30天全翻一次,90天后收回。此为白料。从砍青丝到收白料全程用时需8个月。
   择山溪建水碓,用大石戳一圆形深凹为石臼;选黄檀木做圆木杵;做木水车带动木杵,一女工坐水车木杵旁不时翻动石臼内的白料并加湿使之均匀捣烂不外溅。一日能捣4臼可供一个纸槽日用量。
   挖山上榔树根作纸药,捣碎置大木桶内加水经搅拌过滤成粘液取适量入纸槽与纸浆混合。捞纸工将纸帘置纸捞架上后双手各握木把将纸捞钭入纸槽反复均匀摇浆2至3遍固定捞架,小心分离出纸帘上的纸坯轻放成垛;另一焙纸工将板榨干水的纸坯小心分离出每一张贴于木柴加热的横卧立式光滑焙纸墙上,焙干揭下整齐码放。捞纸工、焙纸工定岗定位相互配合,各负其贵,如此反复操作。焙干叠好的纸送工场,选去次品烂纸按规格要求切边、打包,盖上商标厂记牌号品名等级各印章,再用篾编纸篓内垫手掌大竹叶为衬装上成品宣纸,记数入库。成批外运销售。
随机稿件
暂无数据!
上周冠军
人气:0,发布文章:0篇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上留言 | 通讯员 | 我要投稿 | 稿件列表 | 在线咨询 | Rss订阅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63号老干部局大院15号楼四层 闽ICP备2023017563号 邮箱:jq368@163.com
Copyright © 2013 《金秋》栏目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