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5届华夏全国养老院院长联谊会上,台湾代表的发言有不少独到之处,他们讲“细节”,讲“人文关怀”,讲了许多如何解决养老机构的“小事、琐事”的故事。这些表面上看似“小事”,却藴含着大道理。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比如,他们将养老机构的“利器”纳入管理范畴,“小刀、剪刀、棍棒”入库,不让老人随身带,统一管理,登记造册,以免发生意外,如:自杀、斗殴等。这些“利器”不加管理,随时都可以引发悲剧的发生。如果老人确实需要这些东西,可以临时给他们,使用后立即收回,这种做法不乏民生温度和人文关怀,也不乏浓浓的风险意识。
他们还介绍说,离职员工的管理和防范也很重要,他们认为要善待所有员工,要动之以清、晓之以理,要让所有员工对养老机构有认同感。如果有员工带着负面情绪离开,就有可能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台湾就发生过一起离职人员与老板闹翻后,离开时泄愤、迁怒老人,最终杀死两位老人后逃窜的恶性事件,有的还故意纵火,有的对养老机构进行恶意的中伤、诋毁……给养老机构的声誉、生存和发展都造成恶劣的影响。要善待离职人员,并加以必要的防范,他们认为这少数人是一个高风险因素、处理不当,会对养老机构构成潜在的危险和威胁,不能等闲视之。
这些“细节”问题,这些容易被我们忽视的细枝末节的问题,这些善意的提醒,对养老机构来说至关重要。
“爱老不能止于茶米油盐”,两岸的经验交流和沟通,让我们互通有无,共同提醒,我们可以互通在办院理念上的经验和做法,互通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的交流,如上所说:利器管理、离职人员管理、正是这些问题,构成了养老机构管理上的“盲区”,也正是这些“盲区”,引发了意想不到的恶性事故,通过交流和互动,两岸养老届的同仁一致认为要加强“盲区”的管理,管理要全方位覆盖,不能留死角。
大道至简,管理“理”的层次比“管”的层次要高得多,更何况目前医患关系不尽如人意,更何况现在已进入多元社会,老百姓的维权意识很强,也不乏少数心怀叵测的“医闹”,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养老机构跟医院一样,照样面临严峻的外部环境,我们对此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必要的防范。
正是这些“小事、盲区”,折射出至真至情的大道理。正是这些“小事”,提醒着养老机构的管理,要科学化、要规范化,正是这些“小事”让我们反思、让我们成熟、让我们学会从哲学高度,防范于未然,解决好所有矛盾,让我们学会从历史的高度,前瞻性地看待养老机构的发展进程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