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提起双岭村塔边社,人们自然就会想起灌口的“西伯利亚”。这个村庄靠山边远离行政村,老人们无法参加村部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各项活动。2011年底,集美区老龄办领导,到灌口镇调研,发现农村中,自然村之间十分分散,路途间隔偏远,不易集中活动。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必须改变以单纯建设村居为单位的居家养老服务站形式,要增设以自然村为单位的老人活动点。这一设想,说出了老人的心声。几经研究,选定从靠山、常住人口较多多、但比较分散的双岭社区所属的三个自然村作为试点。村领导利用这有利契机,把原有集体闲置的“破旧房”、“小仓库”、“晒谷埕”的塔边村与前墩村、上埔村作为居家养老的活动点,受到老人们的欢迎。在区、镇老龄办的关心下,三个自然村把小仓库及破旧老房的墙壁、屋顶、地板和水电进行全面装修,添置了电视机、音响、灯光、麻将桌、扑克桌椅、茶具等,还订阅了报纸。这样,荒废了几十年的旧仓库变成了老人们的活动“新家”。三年的实践形成以政府资助、社区老年协会管理、本村热心人捐助日常活动经费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模式,实现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好局面。
每天老人们忙完家务事后,带着孙子、拄着拐杖的,走着来的,大家满面笑容地来到老人“新家”,互相打着招呼。这时“新家”热闹起来,有的主动扫地,有的提水,有的洗茶具,有的开电视机,有的搬桌椅,忙得不亦乐乎。老人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各自活动开来。电视声、棋牌声、歌唱声、老人们的欢声笑语弥漫在活动场馆的四周。
我们下基层了解活动情况,老协小组长告诉我们,他们举行一次“进新家、谈感想”主题会,会上,大家感想万千,争着发言。有的说:“自从2012年搬进新家后,不管年纪有多大,都能就近参加活动,看电视、看报纸、谈心、泡茶、很开心,日子真好过”。有的说:“感谢政府对我们的关心,让我们有个‘新家’”。有的说:“在家中碰到与儿子、儿媳妇言语冲撞时,来到这个家,把气发泄出来,心情也轻松了”。94岁的陈龄女士激动地说:“政府真好,我们来到这个地方,邻居的人情世事,家里的柴米油盐,可以互相交流,多好啊。政府每月发给老人230元养老金,还发给高龄补贴月300元,比多生几个孩子还好”。这几位老人说的心里话,都代表全体老人的共同心声。
每当夜幕降临,广场舞队长打开音响,队员们及男女老少看客们从各个角落络绎不绝地来到活动点的晒谷埕上。队员们随着健身舞曲的节奏声,尽情地欢快地跳着,仿佛忘记了一天的辛劳,歌声、舞步声,夹杂着欢笑声飘荡在塔边社等三个自然村的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