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篇文章,关于人走茶凉的话题,笔者很赞赏作者的一种理性看法:如果人走茶不凉,你累、别人也累。
有这么一句古语,描写人老后的处境——“人老故人稀”,这句话多少带点伤感,说的是年纪大了,朋友圈也渐渐的小了,朋友之间走动也越来越少了,这句话也许有人会觉得有点偏激,有些不近人情,但更多的人认为这很正常,不仅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是如此。
清代苏州人沈复有一篇自传体小说《浮生六记》,他推崇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布衣、茶饭、可乐终生”。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效仿。而奉劝人们不要为人情债所累,不要为迎来送往、繁文缛节而伤透脑筋,乐得清闲。
在职时,特别是那些有一官半职的人,你有权有势,手中掌握着许多“稀缺资源”,找的人自然多,70年代物质比较匮乏的时候,粮票、肉票、蛋票、肥皂票、自行车票、电影票都是“一票难求”,掌管这些资源的领导和具体经办,找的人可多了去了,真可谓门庭若市,找的人总是笑脸相迎、恭敬有加,被找的人自然有一种飘然欲仙的感觉,一种成就感。改革开放、物质丰盈后,所有的票都取消了,这些人“资源优势”荡然无存,风光不再。陷入了一种门可罗雀的窘境,这就让“热茶”变为“凉茶”。世态炎凉,这就是社会,自古使然,觉得怪也罢、不怪也罢,这就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现实。当今社会,一些人的实用主义,用得着的时候管你叫爹都可以,用不着就是龟孙,也确实让人心寒齿冷。
有的人,每每谈起这些往事,这些“乡愁”,多少还会流落出当时给过他“票”的人,还念着他的好,可有的人早已把过往的人和事忘得一干二净,碰面时连 起码的点头、寒暄也免了,我们犯不着为这种“变脸”的人去埋单。
历史上一个人走茶凉最经典的故事:崇祯皇帝在紫禁城北景山公园上吊时,陪伴他的只有太监王承恩一人,满朝文武不知去向,足见世界的冷暖,据说死前两天,他在御案上写下12个字,“文武官个个可杀,百姓不可杀”,可惜当皇帝悟出这个道理时,已经迟了,已经是“落花流水春去也”。
皇帝尚且如此,更遑论其他人。其实名声、名气、名位都是虚的,都是空的,给人带来的喧闹、麻烦,一如一处幽静的名胜风景游人纷至,名虽存而景实亡。
人生苦短,多一些云淡风轻的悠然,不计较就没有锱铢必较的狭隘,不计较就没有对手间的剑拔弓张。
往更深层次说,任何人都不能花开百日红,花开自有花落时,任何人概莫能外,连权倾朝野的皇帝都有“落幕”的时候,年轻只能是一个过程。人有年轻的时候,也有老的时候,善待老人、理解晚辈是一种良性互动,过往不念、活在当下。这里用得着陶渊明的一句话:“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为老同志,完全用不着为那些市井的乖戾,为那些实用主义的人的所作所为去自寻烦恼。
建瓯市立医院 林益清
2015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