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些专业媒体接二连三地披露了几组让人担忧的健康信息,择期要者有:
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连续四年超过城市。2013年我国农村心血管病的死亡率是294/10万,高于城市的259/10万。北京城市居民健康素养达标率为24.7%,其中农村居民仅为9.3%。我国已进入生活方式病高发时代,每年约有470万人死于生活方式病。在前4位的不良生活方式中,依次是:吸烟、过量饮酒、不合理膳食、不参加运动。
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体育人口数不足30%,农村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数就更少了……8月7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十条的通知》,已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目标锁定在40%。数字很严酷,但数字很能说明问题,全民健身的普及与质量,农村与城市的差距不只是拉开一个档次那么简单。
数字也一再说明,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改善了,但不良生活方式严重困扰着农民,加上健康宣教和健康管理的滞后,农民居民的健康素养和体育自觉一直处在低水平状态,在北京农村居民健康素养达标率只有9.3%不到,更遑论其他农村,特别是贫困山区。
在农村体育场地、体育设施的空缺和匮乏,已是不争的现实,有不少村所在地能有个“跳广场舞”的地方就是一种奢望了,这也是造成农民居民健康状况每况愈下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与国务院“46号文件”《意见》的要求:“在乡镇、行政村实行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百分百全覆盖”,相去甚远。
何时“体育健身美景”入画来,目前全国各地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各级政府热情和积极性都很高。美丽乡村建设是让农民群众受益的幸福工程,终极版的美丽乡村,要“物”的新农村与“人”的新农村齐头并进,没有了农民的健康一切归于零。但我们不能不看到在一些农村,美丽乡村建设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往往忽略了农民健身意识的唤起,健康素养的提高,以及场地和设施的跟进,存在厚此薄彼的现象,甚至压根没有把“体育元素”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去。
“健康让生活更美丽”,无论是从国务院战略决策、产业政策的落实也好,无论是农村目前农民居民健康意识、健康状况的角度来考虑也好,都提醒我们美丽乡村建设应补上“全民健身”的理念和实践这个重要元素,念起“体育经”。舍此,美丽乡村建设是只漂亮、不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