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头浪古今声
  作者:w5C6V33l  浏览:3393  发布时间:2016/1/28

夜深人静,龙凤头沃口的海浪声,可传至数十里之远。自古以來,这神奇浪声,被平潭人称为“龙凤头浪”。少时,我相信,这是东海龙宫的金砸棒被孙大圣取走,没了定海神针所致。

成人后,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龙凤头沃口位于海坛湾南端,偌大的孤形海湾,面对广袤东海,每当太平洋掀起波涛,特別秋夏季节形成的台风,其深海大涌往往先期到达这里,在浅滩的逼迫下,搅动拍岸浪潮,即使无风日子,也会发出具有穿透力的吼声,直达远处。因此,“做浪”(当地人称谓)声起,人们就会收拾网具,渔船靠岸,及早防风,避免损失。龙凤头浪因此成为自然的台风报警器。

沃口因村得名。我自幼长在龙凤头村,听着海的故事,吃着美味的海产品,感受着渔人的粗旷豪放,熏陶着海洋文化成长。入伍后,离岛几十载,偶回乡看着家乡的巨大变化,心中感慨万端。

乾隆年间,自然神力自海底运来巨沙,狂风骤起,一夜之间,竟埋了岛上的十八座村子,其中就有龙凤头沃口附近的几个乡村。沧海桑田,地貌改观。少时耙草,我曾目睹被大雨冲出的古村落遗址,碎碗、破瓮、老树头等等,布滿山沟。村民打井,沙埔数尺之下,即为黑色沃土,印证这里曾经稻田连片的史实。

明季,平潭是倭寇的一个登陆点。抗倭故事,一直流传至今。清代,延续200多年的戍守台澎、三年一轮的换防兵制,先人也投身其中,俗称“吃钱粮。”几年前,在龙凤头沃的墓仔口小山上,还出土两尊锈迹斑班的清代古炮,我还特地前往拍摄;这里当年是一个守边的据点。抗英名将江继芸的故居,距此不过数里之遥。为国戍边的光荣传统,在这里具有浓厚氛围。

沃口连着台湾的海港,距新竹仅68海里。族内先辈曾去台经商。五婶、八婶都是台胞,以后随夫回岚定居,直到去世。二伯有一副以鸡汤为药引、专治不明肿毒的方剂;药到病除,屡奏奇效。他走村串乡,在平潭岛上行医几十年,直到86岁高令离世。二伯在世时,曾告诉我,这奇特方子,是他年轻时从台湾学来的。由于不愿在日人统治下生活,约在1943年,去台族人议决,全数返回家乡。间隔数十载后,两地又重续过去的血缘亲情,又有村人步前辈后尘,娶了台女为妻。龙凤头沃见证了两岸同胞难以割舍的沧桑变迁。

龙凤头沃给人的快乐多多。少时,我和一帮小伙伴们,在这里学泳潜水、捉蟳摸蠏、拾贝捡螺、磹钓海鱼,忙得不亦乐乎。稍大,每趁假期,我又加入寻海行列,初尝谋生的劳辛。沃口特有的拉大网,是内地人绝少知悉的捕捞作业。渔船先出海撒下巨网,靠岸后,几十人分成两拨,间距两百米左右,边拔边靠扰,直到合龙起网,倒出鱼获。上世纪50年代,我曾见过几次“网夸”了的惊人丰产现象,迴游进沃的鯷鰛鱼群,多到连网都拉不动,卡在海水中了(渔民称“网夸”)。次日,村子周边的石坪上,晒滿了白花花的鱼鲑。那时,一担鯷鰛鱼,仅值二万元旧币(相当现在二元),多便宜。这类海丰,现在再也难以见到了。

福州酷暑难忍,每到盛夏,我总要返乡游泳;让晶蓝海水洗浴身心,洗出疲惫与署热。不意几年间,家乡巨变,令人目不睱接。原来荒僻的龙凤头大沙埔,高楼大厦,栉次鳞比,街道纵横,车水马龙。十余里长的海坛湾岸,建起长堤,全被开发。宽阔的环岛公路,穿过海鱼公园。入夜,灯火辉煌,汇成长龙,一派迷人美景。白天,退潮时,沃口海滩上,滿是外来游客,黑压压的一片。岸上停滿来自省内外各地的旅游车辆。龙凤头沃的蓬勃生机,成为平潭大开发的一个缩影。

浪声之外,龙凤头沃尚有不少奇特景观,不为外人所知。沃仔角山上,有一处“狮子戏球”景观。石狮子惟俏惟妙,形态逼真;百余米处,涨潮时,浪花会溅着一块圆形巨石。台风过后,人们会发现,海上巨石的位置,被轻易移动,甚至搬来搬去,令人惊叹风浪的力量。沃口附近的高坪山顶,还有一块巨大的风动石,大过东山岛的那块,造形也更伟岸;可惜的是,几年前,竟被无知石工打掉了。龟模和青屿等许多美丽的故事传说,也十分有趣,引人入胜。

龙凤头沃的浪声,穿越古今,家乡平潭正往国际旅游岛方向发展,祝愿家乡越来越美,越来越好!


注:平潭大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是福建对台工作的重要窗口。


随机稿件
暂无数据!
上周冠军
人气:0,发布文章:0篇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上留言 | 通讯员 | 我要投稿 | 稿件列表 | 在线咨询 | Rss订阅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63号老干部局大院15号楼四层 闽ICP备2023017563号 邮箱:jq368@163.com
Copyright © 2013 《金秋》栏目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