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沙蚂
  作者:陈有芳  浏览:15881  发布时间:2016/2/22

 沙蚂,长在海边沙滩上的一种小螃蠏,它腿细跑得快,还会“深挖洞”,躲进洞里。有趣的是,每到盛夏,退潮时,沙蚂就会出洞,聚集成群;太阳一晒,蟹壳变红,把沙滩染成一片红色。我的父亲就利用其特性,在沙滩上张网捕获,称为“围沙螞”,作为上好的荘稼肥料。

岛县平潭,海坛湾边的一个渔村,是我的家乡。村后就是连绵数里长的龙凤头澳大沙滩;这里落潮线达四、五百米,滩坡平缓,沙质细白,是沙蚂生存的天然好场所。中午时分,越是高温炎热,就愈是“围沙螞”的好时机。父亲带了全家的男人,几位胞兄、包括年幼的我在内,赶到沙滩上,瞅准那一片红色的沙螞群下手。用三个人先把小鱼网固定好,分别将两只网脚和网袋用竹尖插在滩沙上,并用一根棍子将网口顶起,形成一个宽约30米的袋口。上述动作要旣快又准,否则沙蚂会四散逃离。接着,大家不停地来往奔跑,驱赶沙蚂进网。沙蚂慌不择路,只能乘乘地往网里钻去。圈子越绕越小,鱼网里的沙蚂也越来越多。眼看差不多了,父亲一声喝令,网口的棍子被迅速撒去;大家七手八脚赶紧收网,将沙蚂抖落纱袋里,再将袋口扎紧。每网能围捕几十、甚至上百斤沙蚂。一次“围沙螞”作业,有时能连下好几网。偌长沙滩上,处处留下辛勤的足迹。大家尽管跑得大汗淋漓,唇干口燥,但看到这丰厚的“战利品”,顿时也就疲意全消了。

运回家中的沙蚂,被装进一个大木楻内,发出“嗞嗞”的声响。大人用木槌不断地捣着,直至成为沙蚂浆。这时的沙蚂膏滿肉肥,加工后的沙蚂浆,呈金黄色彩,散发出特有的醒味。沙蚂浆被复上草木灰,隔了一晚,发酵后,次日上午,就以此为肥料,挑到田里,给蕃薯“进补加料”。可想而知,有此“高级营养”助阵,蕃薯长势白然不凡。不几天,就秧蔓粗壮,薯叶乌绿了。与之相较,邻田番薯,明显逊色。待到秋收,蕃薯藤枯叶落时,我家的地瓜特大,产量很高;且香甜可口,质量远胜化肥催大的地瓜,成为当地闻名的种薯农户。

小鱼网本来是用來讨小海,在近海浅水捕捞小杂鱼的,但在我父亲手里,却有了新的用武之地—在沙滩上“围沙螞”。随着平潭大开发,龙凤头沙滩建起了海滨公园;由于沙滩被压缩,沙质变硬,环境改观,现在已少见到沙蚂了。但是,“围沙螞”的趣事,却长留在我的脑际。

今日回想,父亲解放初三次评上县劳模,成为种薯高手,与他发明的“围沙螞”是分不开的。1987年1月,父亲活到82岁高龄时离世。父亲渔农兼作,一生操劳不止,我永远铭记着父亲的勤劳和巧干精神。



随机稿件
暂无数据!
上周冠军
人气:0,发布文章:0篇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上留言 | 通讯员 | 我要投稿 | 稿件列表 | 在线咨询 | Rss订阅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63号老干部局大院15号楼四层 闽ICP备2023017563号 邮箱:jq368@163.com
Copyright © 2013 《金秋》栏目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