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机会,我发现河北人也讲闽南话。
在岗时,某次在北京开完会,我用闽南话与家人通电话。站在一边的李守德(公安部苐四研究所办公室主任),突然用他家乡河北永年县的方言,将我说的一番话复述了一遍,并问我:“像不像你刚才说的话?”他又用家乡话说了一连串日常用语,并顺手拿起一张报纸念了一段。其所说的话字字句句都是闽南腔。他说,河南省和河北省的部分地方都讲这种方言。
闽人一向认为,闽南话源于河南固始一带。发现河北仍有人在讲闽南话后,惊奇之余,我不由将平时读书所得联系起来;史籍记载,古代中原广泛流行河洛话(即闽南腔),隋唐时甚至成为官方用语。据此,我撰写“乡音无改数百年”一稿,刊发在《福建日报》(武夷山下�1999.1.26);文中讲敍了上述的发现,引起不少读者的浓厚兴趣。有位台胞还特地到河北探访,进而发现,甘肃等地至今也仍有闽南话存在,并在有关刊物上报告探访结果。
时间的流逝,成为历史,而历史又是多么的曲折和奇妙。产生神奇“河图洛书”的古中原,衍生出底蕴深厚的河洛话。中原动乱,衣冠南渡,古风南移,语言传播。北人先后五次迁徒入闽,竟使河洛话宰宰地扎根福建,开花结果,形成影响广泛的闽南腔,并进而延伸台湾和南洋及世界不少地区。而源头地的河洛话,却逐渐萎缩,至今为普通话所复盖,仅在部分地方,才可听闻到闽南腔,这正应了“无心插柳柳成行”这句老话了。
族谱显示,“开漳圣王”陈元光,是我的53代远祖,38代先祖陈明赞自漳州海澄迁出,其遗骨移葬平潭岛高坪山,后人在当地的龙凤头村繁衍发展,至今15代了,全村仍操闽南腔,而周围村庄却讲着福清话(福州语系)。
语言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后裔追思着前人的历程。闽南语保留了隋代以前语言的许多特点,成为古汉语的活化石。而今全球讲闽南话的约有六千万人口,成为世界重要有语种之一,其生命力是那样的顽强和富有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