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价,屡涨不止;怎么化解,成为时下聚焦话题。
一根针千条线,择校推高了学区房价。北京、上海,多年前就刮起这股歪风,进而蔓延全国各地。在福州钱塘小学附近,房子尽管老旧,每平米也涨至三万多元,远高出当地房价。为了独生子女成龙成凤,能进名校培养;家长们豁出去了,房价再高,也得硬着头皮闯,甚至送钱送礼,托关系走后门。此类现象,风传社会。
清华、北大、复旦,属高教名校,难道各地也要普推低教名校?高教名校凭高分入学,低教名校靠房子和家长能忍上学。没房无奈者,只能退避三舍,无缘名校教育。高楼起平地,基础来支撑;根基不宰,地动山摇。这种畸形现象,彰显了低教制度的弊端。高价学区房无疑是乱象之一,不公不平,违人心、逆潮流,多了矛盾,不利和谐。
学区房催生出种种社会问题,有目共睹。其中最大危害,莫过于对孩童公德心的摧残,对良知的误导了。报载,幼儿园的小朋友,就懂得向老师“进贡”了;会说:“我爸是煤商,用煤请找我爸。”本是纯洁心灵,却被早早蒙上“择校”阴影。父母撰校的手段,将扭曲孩子心态,影响价值观塑造,极可能干扰整个人生旅程。一个尖端人才,如果缺了“德”的观念,与“亷”沾不上边,对社会的危害将会更大。
针对学区房的强烈呼声,最近教育部建议,采取多校划片,来解决单校划片带来的问题。但这显然不是根本措施。从长远看,应当是每个学校都能提高质量,每个学生都能在家门口上好的学校,家长可以不再舍近求远,花费大气力撰校,从而共享教育资源。
幼苗扶直才能茁壮成长,参天大树始自深扎其根。学区房的突出问题,对孩童心理的危害,严正警示我们,教育的出路在均衡。要尽快落实教改,健全制度,不使学区房价继续狂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