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作者:w5C6V33l  浏览:9106  发布时间:2016/3/29



 

抗日战争初期的毛泽东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70年过去了,抗战的硝烟已经散去,但历史的记忆是不可磨灭的。回顾中国人民经历的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什么我们能够最终取得这场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早在抗日战争期间的1941年5月25日,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这一论断。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是根据历史事实,经过充分论证,得出的客观公正的结论。

在促成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肩负起引领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历史重任,就在于她坚持以民族大义为重,顾全国家大局,勇于牺牲自我,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成为全民族抗战的领导核心和中坚力量。

捐弃前嫌,倡导促成国共再次合作,共御外敌。历史上,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有过合作,但也有血海深仇。有两件事共产党人不会忘记。一件是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大批屠杀共产党人。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以“清党”为名,大规模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仅广东一地,被捕杀的就达2000多人。据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时的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者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万多人,早期党的著名活动家汪寿华、萧楚女、熊雄、陈延年、赵世炎、夏明翰、郭亮、罗亦农、向警予、陈乔年等,包括朱德的妻子伍若兰、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都是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另一件是国民党多次重兵“围剿”红军。仅对中央苏区和红军的大规模军事“围剿”就有五次,最后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这就是跨越12个省、行程两万五千里,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红军长征。中央红军从苏区出发时有8万多人,仅湘江战役就损失5万多人,最后到达陕北的还不足1万人。但是,在民族矛盾上升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主动放下仇恨,携手国共合作。在1935年12月召开的瓦窑堡会议上,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全面阐述了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实现了由抗日反蒋向逼蒋抗日的战略转变。1937年9月,以公开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为标志,宣告国共重新合作和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坚持团结抗战,反对分裂投降,巩固扩大统一战线。在抗战刚刚爆发的历史转折关头,中国共产党召开洛川会议,提出《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指明了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的具体道路。由于国民党顽固派存在投降、分裂、倒退的危险,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政策。所谓联合,就是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尽量争取国民党内外的爱国力量。所谓斗争,就是针锋相对地同顽固派的反共摩擦挑衅、妥协投降阴谋作斗争,使它投降投不了、反共反不成,继续留在抗日阵线内。最典型的是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三次反共高潮。第一次是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边区,侵占边区5座县城,并阴谋进攻延安,中国共产党坚决予以回击,迫使国民党达成了停止武装冲突、划定驻地、分区抗战的协议。第二次是1941年1月的皖南事变,国民党7个师8万多人在皖南地区包围袭击新四军,新四军9千余人只有2千多人突围。军长叶挺被无理扣押,副军长项英遇害。中共中央及时公布事实,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的阴谋,迫使蒋介石“保证”不再有“剿共”的军事行动。第三次是1943年5月蒋介石借共产国际宣布解散之机,要求“解散共产党”“取消陕甘宁边区”,并密令胡宗南部准备向陕甘宁边区进攻。中国共产党及时揭露顽固派的阴谋,使这次反共高潮还没有发展成武装进攻就被制止了。党有理有节的斗争,极大地巩固了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

 

洛川会议会址

秉持民族大义,坚决捍卫抗战果实。国民党军队从华北、华中溃退到西南、西北,丧失国土279万平方公里,但长期在敌后坚持抗战的解放区军民举行全面反攻、收复失地时,蒋介石集团为抢夺和独霸抗战胜利果实,竟然于1945年8月11日命令解放区人民军队“就原地驻防待命”,不得向日伪“擅自行动”,并且在接受日军投降问题上把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排除在外。中国共产党由朱德、彭德怀致电蒋介石,坚决拒绝了其错误命令。1945年8月11日至9月2日,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在对日全面反攻中,共解放县以上城市150座。到1946年1月,解放区已拥有239.1万平方公里土地,1.49亿人口,506座城市,人民革命力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内战爆发前,中国共产党采取适应形势发展的方针和策略,揭露蒋介石集团破坏和平、发动内战的阴谋,粉碎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军事进攻,从而保证了党和人民在由和平向内战的转变中始终处于有利地位。

在号召和领导全国人民抗日救亡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很快占领了东北三省。国民党政府实行绝对不抵抗政策,蒋介石电告东北军:“日军此举不过寻常寻衅性质,为免除事件扩大起见,绝对抱不抵抗主义。”东北军在日军的突然袭击面前不战而退。在民族危难时刻,中国共产党振臂一呼,义无反顾地举起抗战大旗,走在了抗日爱国运动的最前列。

中国共产党最早发起全民族抗战号召。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起,中国共产党就坚决主张抗战。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响亮地提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立刻撤退占领东三省的陆海空军!自动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9月22日,中共中央作出了《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并通电全国;9月30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第二次宣言》;10月12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反对帝国主义、国民党一致压迫与屠杀中国革命民众宣言》;11月27日,刚刚在江西瑞金宣告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表对外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反对日本的侵略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发布《对日战争宣言》,签署《关于动员对日宣战的训令》,发布《为对日宣战告全世界无产阶级及被压迫民族通电》。中国共产党的宣言和决议,深刻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变中国为独占殖民地的野心,反复批判了国民党政府对日不抵抗政策的卖国投降实质,号召全国人民起来武装反抗,救亡图存,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

中国共产党最早组织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率先领导东北抗日斗争。九一八事变第二天,中共满洲省委就立即召开紧急会议,作出了宣传党的抗日主张的六项决定,发表了《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9月21日,中共满洲省委再次召开会议,作出了《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及目前党的紧急任务》的决议。要求各地党组织一面创立党直接领导下的抗日游击队,一面采取切实步骤领导与援助各地抗日义勇军,而且派了许多共产党员和进步群众到义勇军中工作。中共中央先后派杨靖宇、周保中等一批优秀干部到东北,加强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力量。到1933年初,东北地区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和创立的反日游击队就有磐石、海龙、延吉等13支,并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

中国共产党最早组建东北抗日联军。1936年2月至1937年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先后组建了11个军,共3万余人,游击区扩展到东北70多个县。抗日联军在北起小兴安岭山麓,南至长白山、鸭绿江畔,西起辽河,东到乌苏里江的广大地区内,纵横驰骋,同日伪军作战数千次,挫败和打破了敌人上百次“讨伐”,歼灭了大量日伪军。据著名抗联领导人周保中概算,1931年至1937年期间,共歼敌103500人。日本陆军省公布的1931年至1935年期间日军伤亡是:战死4200人,伤、病者171300人。党领导的东北抗联的斗争,牵制了大量侵华日军,鼓舞和推动了关内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

树立英勇抗战的楷模。共产党员、抗联将领赵尚志,1942年2月12日在率部作战中身负重伤被俘,他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痛斥敌人。穷凶极恶的敌人割下了他的头颅,把他的躯体扔进了松花江的冰窟中。他牺牲时年仅34岁。解放后,为表彰他的抗日功绩,人民政府把珠河县改名为尚志县。共产党员、抗联将领杨靖宇,由于叛徒出卖,1940年2月23日在濛江县与日军作战时壮烈牺牲。残暴的敌人割下他的头颅,剖开他的腹部,发现他肠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这种战斗到生命最后一息的英雄气概使敌人非常震惊。郭沫若题诗《咏杨靖宇将军》:“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磨。碧血青蒿两千古,于今赤旆满山河。”共产党员、抗联女英雄赵一曼,在负伤转移时不幸被捕,受尽了严刑拷打和非人折磨,但她始终坚守信仰、坚贞不屈,最后被敌人残酷杀害,牺牲时年仅32岁。著名的“八女投江”、小孤山“十二烈士”等英雄壮举,也都是发生在抗联部队的。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叫《义勇军进行曲》,最早就诞生于抗日义勇军之中。毛泽东曾经赞扬说:“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赵尚志、李红光等等,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他们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

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率先领导的东北抗日斗争,其重大意义不仅仅在于打击日军的军事价值,更重要的是为整个中华民族树立了抗日的精神旗帜,鼓舞和激发了全国人民乃至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抗日爱国热情。

在进行敌后游击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开辟广大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放手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总结的成功经验。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国民党军队伤亡达80万人,张自忠、佟麟阁等著名抗日将领为国捐躯,北京、天津、保定、张家口、石家庄、包头、太原、上海、南京、杭州、济南、青岛、徐州、合肥、广州、武汉等重要城市相继沦陷。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共产党不得不在敌人后方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 

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

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1937年9月至1938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武装,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先后建立了晋察冀、晋西北和大青山、晋冀豫、晋西南、山东、华中等六大抗日民主根据地,并巩固了陕甘宁边区,八路军发展到15.6万多人,新四军发展到2.5万人,敌后根据地总人口达5000万人以上。到1940年,抗日根据地扩大为16块,加上陕甘宁边区,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已拥有1亿人口,超过了当时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着日益重大的作用。从七七事变到日军投降,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军52.7万余人,伪军118万余人。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战,迫使日军不得不将原先用于进攻的大量兵力转用于保守其占领区,从而阻止了日军的战略进攻。

  

敌后战场广泛开展游击战

引领敌后军民反“扫荡”斗争。1941年至1942年,日军“扫荡”华北根据地时,一次使用兵力在千人以上到万人的达132次,万人以上至7万人的达27次,并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甚至施放毒气,进行惨无人道的细菌战,制造大量的无人区,抗战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在极其艰苦的反“扫荡”、反“清乡”斗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创造了很多极为有效的歼敌办法,如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武装工作队等等,发展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广大军民英勇顽强,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1941年8月1日,伪军包围冀中献县东辛庄,威逼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的母亲,要她写信劝儿子投降。马母痛斥敌人说:“我是中国人,一向不知有投降二字”。最后坚贞不屈,绝食而死。1941年9月25日,在冀西易水河畔狼牙山地区,八路军战士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葛振林,面对日伪军的进攻,为掩护党政领导机关和群众转移,主动把敌人吸引到自己身边,一步步退到悬崖绝壁,据险抵抗。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他们毅然砸枪跳崖,三人坠落崖底,壮烈牺牲,二人被挂在树枝上,后来脱险。人们称他们为“狼牙山五壮士”。1942年5月25日,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在八路军总部遭到敌人合围的危急情况下,指挥部队突围,在率领最后一批人员突围时,不幸中弹殉国。这样的民族英雄成千上万。

 

抗日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八路军359旅在南泥湾开荒

开展军民大生产运动。1941年前后,日军反复“扫荡”并实行“三光”政策,企图毁灭抗日根据地的生存条件,敌后抗日根据地面临空前严重的经济困难。面对严峻形势,中共中央强调必须走生产自救的道路。1940年12月25日,毛泽东指出:“必须精细地而不是粗枝大叶地去组织各根据地上的经济,达到自给自足的目的,是长期支持根据地的基本环节。”并提出了根据地建设和大生产运动的基本方针。如实行以农业为主的农业、畜牧业、工业、手工业、运输业、商业全面发展的方针,统一领导、分散经营的方针,努力生产、厉行节约的方针,等等。中共中央的正确方针,指引和推动了各根据地大生产运动的蓬勃发展。在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中,八路军各留守部队的成绩最为显著。359旅就是这一时期涌现的模范。该旅1941年3月到南泥湾,当年就开垦荒地1.12万亩,粮食和经费自给率接近80%,第二年达到90%以上。到1943年,不仅实现粮食自给,而且上交公粮近万石,养猪养羊达到了“两人一猪、一人一羊、十人一牛”的目标。各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为渡过严重困难,支持敌后长期战争,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陈嘉庚访问延安

抗战初期,各界人民曾一度以国民党为中心,寄希望于国民党政府的领导。但是,国民党当局政治上的无能,经济上的腐败,特别是军事上的屡屡败北,广州、武汉失陷以后内外政策上的倒行逆施,逐渐使全国人民失去了对它的信赖,而寄希望于共产党,确认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救星、抗战胜利的希望。广大热血青年纷纷由沦陷区、国统区冲破重重封锁,奔赴延安,投向抗日前线,便是明证。如:1940年春,爱国侨领陈嘉庚回国考察团结抗战时,在重庆了解到“由蒋介石自兼主席的四川省钱粮已征至1981年”的骇人听闻,在福建省看到“家乡民众的凄惨状况”,了解到“苛征的源头,尽在蒋介石处”,对蒋深感失望。他在延安亲眼目睹军民一致的艰苦奋斗精神和毛泽东等中共领导的平易近人和艰苦朴素作风,否定了国民党的种种反共宣传。从此,陈对蒋“便不抱任何幻想了。”12月15日,他在缅甸仰光华侨欢迎会上大声宣告:“国民党蒋政府必败,延安共产党必胜。”“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在抗击日军进攻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不仅动员和组织全民族掀起抗日爱国运动,而且直接指挥了一系列战役战斗,大量杀伤日军进攻力量,取得了不少辉煌战绩,打出了人民军队的国威军威。 

八路军总战绩统计表续表

平型关战役八路军缴获的日军装备

国民党政府宣布抗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打了一系列主动仗。比如,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115师在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充分发挥八路军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这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敌人而第一次取得的大胜仗,打破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使许多人由此相信共产党不但坚决抗日,并且是有能力战胜敌人的。再比如,“百团大战”。1940年8月至12月初,八路军105个团约20余万人,对华北日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伪军约3万人,俘日军281人,俘伪军1400余人,伪军反正1800余人,摧毁293个据点和大量敌堡,缴获各种炮53门,各种枪5800余支,既提高了八路军和共产党的威望,又在抗日局面低沉时振奋了全国民心。蒋介石致电朱德、彭德怀说:“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以甚大打击,特电嘉奖。”不得不正式承认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的战绩。又比如,神头岭战斗。1938年3月16日,八路军129师386旅在神头岭地区设伏,打击潞城向黎城增援的日军,共毙伤敌1500余人,俘敌8人,缴获长枪550余支,骡马600多匹,自身伤亡仅240余人。这次规模较大的伏击战打得干脆、利落,以小的代价换取了大的胜利。连日军统帅部也把它看成是八路军“典型的游击战”。

 

八路军缴获侵华日军装备

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创建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打了一系列反击战。在创建各个敌后抗日根据地之初,就遭到了日伪军的围攻,企图把根据地扼杀在摇篮之中,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进行了坚决反击。比如,1937年12月,晋察冀根据地军民粉碎了敌人南北两线七路围攻,毙伤日伪军1000余人,取得了反围攻作战的胜利;1938年3月,晋西北根据地军民歼灭日伪军1500余人,挫败了日军摧毁晋西北根据地的企图;同月,晋西南根据地军民歼灭日军1000多人,烧毁汽车60多辆,稳定了晋西南的抗战局势;1938年4月,晋冀豫根据地军民历时23天,进行反“九路围攻”战役,共歼灭日军4000余人,收复县城18座,打破了日军消灭晋东南八路军的计划;等等。这些战役战斗,沉重打击了日军进犯根据地的嚣张气焰,保卫了抗日根据地建设。 

抗战末期局势图

抗战后期为了摆脱困难局面,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进行了局部反攻。从1944年开始,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对日伪军普遍发起局部反攻。各抗日根据地共作战1.1万余次,歼灭日、伪军近20万人,攻克县城20多座,攻克和逼退据点2500多个,解放人口1700多万。这与正面战场上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到1945年春,全国已形成19个解放区,总面积95万平方公里,人口9500多万,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发展到91万,民兵220万人。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的局部反攻,在战略上对国民党正面战场和英美盟军的对日作战起到了重大配合作用,同时也为全面反攻、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准备了重要的条件。


在认识和把握抗战规律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科学总结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教训,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冲破了教条主义的束缚,独立自主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把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现实目标结合起来,把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结合起来,形成了指导抗战的正确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这些东西,集中体现在毛泽东撰写的《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等军事理论著作中。

1938年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窑洞里撰写《论持久战》

抗日根据地出版的《论持久战》

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战争的先进理论,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了抗战胜利的必然性。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明确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的,最后胜利属于中国。毛泽东深刻揭示了中国抗日战争必须经过持久抗战才能胜利的客观依据。他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第一,日本是个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第二,日本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第三,日本战争力量虽强,但它是个小国,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中国是个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第四,日本的非正义战争在国际上是失道寡助的,中国的正义战争却是得道多助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日本的进攻能在中国横行一时,中国不可避免地要走一段艰难的路程,但经过长期抗战,最后胜利属于中国。

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战争的先进理论,以前瞻敏锐的远大政治眼光描绘了抗战胜利的路线图。《论持久战》明确指出,抗日持久战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才能取得最后胜利。通过三个阶段,在双方的力量对比上,中国必将由劣势到平衡到优势,而日本则必将由优势到平衡到劣势。其中战略相持阶段的时间将相当长,遇到的困难也将最多,然而它是整个战争转变的枢纽。这个阶段中,我们的作战形式主要是游击战,而以运动战辅之。这个阶段的战争是残酷的,但是游击战争能够胜利。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毛泽东对游击战争的重要战略地位和这一套方针作了详细论述,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提供了科学的基本遵循。

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战争的先进理论,用科学的军事理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论持久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它不仅指明了必须持久抗战才能取得最后胜利的前景,并且提出了一整套动员人民群众,在持久战争中不断削弱敌方的优势、生长自己的力量、以夺取最后胜利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当抗日战争刚开始不久,许多人对战争将如何发展还不甚明了的时候,它清晰地描绘出战争发展全过程的完整蓝图,回答了人们头脑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后来的实践证明,毛泽东的预见是完全正确、符合实际的。正是由于这些光辉著作科学论证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以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阐明了争取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批判了对于抗日战争的各种错误认识,因而从思想上武装了全党、全军和广大人民,极大鼓舞了广大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与决心。

抗战从九一八事变到日本签字投降,中国军队进行重要战役200多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伪军118万人,中国军队伤亡380多万人,中国人民牺牲2000多万人,中国军民伤亡总数3500万人以上。需要指出的是:英国、美国、苏联等世界各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特别是苏联出兵东北、美国进攻日本本土,大大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些都无法代替中国共产党对抗战胜利的关键作用。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是全民族利益最坚定的维护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70年前,中国共产党在还没有掌握全国政权的情况下,能够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发挥关键作用,已经被深深镌刻在人类战争的历史丰碑上;70年来,中国共产党经过浴血奋战夺取全国胜利,开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纪元,同样已经载入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不朽史册中。

历史、现实昭示着未来。人们完全可以预见,在实现中国梦的新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同样必定会成为继续引领中华民族阔步前进的中流砥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明天。

随机稿件
暂无数据!
上周冠军
人气:0,发布文章:0篇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上留言 | 通讯员 | 我要投稿 | 稿件列表 | 在线咨询 | Rss订阅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63号老干部局大院15号楼四层 闽ICP备2023017563号 邮箱:jq368@163.com
Copyright © 2013 《金秋》栏目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