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国很多企业注重“短平快”的发展,而忽视了产品质量的提高,导致国际竞争力不强,也难以滿足民众日益升高的需求。急功近利的“短平快”意识,进而蔓延影响了整个社会,导致不良后果。
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有目共睹,惊人心魄。在金钱观、高指标的驱使下,甚至罔顾声誉诚信,昧着良心,渗毒造假,坑害顾客,自毁品牌,落得适其反后果,影响极为恶劣。国人不相信乳制品,要到国外境外去抢购,假酒毒死人,假药吃坏人,地沟油流上歺桌,死猪制成肉干,仿冒品充湛;金玉其外、败絮其内的各种包装……1998年1月间,笔者在海参威时,曾听令人尴尬的俄警一段讲述:从绥芬河口岸出境的中国货,前几批质量尚可,往后就被俄方拒收了,原来续出的是质量低劣的商品。劣质商品影响国家形象,损毁贸易声誉;还严重冲击国内消费市场,民众心理;报刊曝光,口诛笔伐,久而久之,导致信仰危机。
耐克、星巴克、苹果、奔驰等10个国际知名商标,无一不经长久考验而以品质取胜。“工匠精神”成就了“意大利制造之美”。意大利纺织面料全球闻名,成功因素之一,在于制作者对产品质量分毫必较,不放过一丁点瑕疵。近报载,新华社驻米兰、罗马记者宋健和宋晨,在该国采访时发现,顶级毛料厂质量把关十分严挌,每个环节一絲不拘。操作中,一些毛纤维很小,打结等瑕疵的察觉,要靠学徒期间练就的火眼金睛,老师傅的精心教授。如此传承六代,才打造出知名国际毛料品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德国“工匠精神”的养成,始自孩童抓起。小学4年毕业后,就面临人生的一次重大“分流”。成绩优异的进入文理中学,走上通往大学的道路。更多的学生则流向职业中学,毕业后或经培训就业,或进入应用科学大学深造。学生交替在学校和企业学习,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从而为“工匠精神”打下坚实基础。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德国制造”代表着结实、耐用和精美。其成功与德国人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分不开,更与大环境紧密相连。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时下,尤其要认真吸取教训。正如以环保为代价那样,决不能重蹈不顾质量而去追求GDP。在倡导供给侧改革,提升有效供给的当下,用“工匠精神”打磨“中国制造”,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正成为共识。从更深层次看,对匡正风气、重建诚信,显然也亟具重大意义。“工匠精神”是一项宏大的长期工程,来不得半点虚假,渗杂丝毫浮躁心理。我们应当弘扬以诚为重的民族传统,从小树立务实负责的人生信条。养成一丝不拘的工匠精神,再以品牌精神推动行业发展,取信于民,扎根社会。
“工匠精神”,亟待弘扬。上下一致,同心协力,踏踏实实,蔚成风气,赶超世界潮流;力争在不久的将来,使我国成为国际品牌大国,为中华民族争光!
笔者系研究员、省杂文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