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谨以此文悼念民俗专家方炳桂先生
  作者:吴树培  浏览:3139  发布时间:2016/12/11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几 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

方炳桂,男,1930 年 8 月生,中共党员,福建省福州市人,福州市蔬菜公司退休 职工,福州电台 " 左海乡音 " 特邀主持人,福建福海文教基金会会长,福建省民间文化优秀传承人,福州市文明建设顾问。2008 年入选“中国好人榜”、2009 年被评为福 州市首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福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省、市多项文艺文化大奖。 2010年荣获感动福州“十大人物”,2011 年获评第二届福建省助人为乐道德模范,许 多的荣誉集中于一身,方炳桂老先生只是用一句话来回答:“希望自己无愧于这些称号”, 没有豪言壮语,有的是发自肺腑的至诚至真。

一、用高尚的道德持续福州文明

方炳桂是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顾问,在提及福州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时谈到, 1999 年福州就开始参与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经过 12 年努力,2011 年终于获得“全 国文明城市”的称号,这一荣誉离不开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努力,更是凝聚了全市人民 的心血。

2007 年福州评选“福州十大名片”。

2008年,福州开展征集评选城市精神表述语活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获 选福州城市精神表述语,有 17 万人参与了这项活动。

方炳桂倡导创办了“闽都乡学讲习所”和“闽都文化传承示范点”。 从 1958年开始,他被特邀为福州电台“左海乡音”主持人,同时还是福州电视台《方 老讲古》和攀讲栏目的主讲。

在福州文明城市创建中 影响深远的“激情广场大家 唱”,全市已有较大规模和 影响的“激情广场大家唱” 活动阵地 40多个。2009年,中国音协授予福州“中国音 协合唱基地”牌匾。2010 年 6 月,福州市“激情广场大 家唱”活动被文化部授予公 共文化服务项目类“群星奖”。

在方炳桂提议倡导下,福州积极挖掘传统节俗资源,自 2005 年起已成功举办了 8 届“拗九”孝顺节和邻里节,成为福州“我们的节日”特色品牌。

福州把文化遗产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城乡规划,近年来共投入文化遗 产保护经费 3亿多元,并出台《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将口头传统、 传统表演艺术等六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保护范围。10多年来,福州的志愿服务始终走在全国前列。福州现有各类志愿服务队伍近百支, 注册志愿者超 40 万人,志愿服务活动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

12年创建文明城市之路,不断提升了福州城市的品牌,为打造“有福之州”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 2007 年起,方炳桂设计并印发各种文明卡片,将《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主要内容、 《八荣八耻》和《福州市民“十不”行为规范》等20多种内容印在卡片上,在公交车上和一些交通路口散发。许多人被他的行为所感动,纷纷翻印、散发,几年来已发放近 10 万张。他说,我觉得我感受最深的也就是这一点,我们广大的市民道德面貌确实发生 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我们走在街上,扶老携幼的人多了,称赞我们这座城市的人多了。 走到公交车上,看到年轻的人为老年人、为残疾人、为抱孩子的妇女让座已经蔚然成风, 这在十几年前还是不可想像的,这都是我们建设文明城市的成果 。

近年以来,福州市委宣传部、文明办牵头整合提升各方资源,切实推进建设“市民 道德讲堂”,以此为载体,在广大市民中持续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 人品德“四德”教育,引导大家积极参与道德实践,不断提升道德水平。福州近千个道 德讲堂着力在大力弘扬道德模范人物事迹、切实发挥道德模范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示范 引导作用,超过 200 人次的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走进道德讲堂,现身说法,引领着福州 的老百姓见贤思齐、择善而从,形成道德模范辐射效应,听众人数逾万人。

道德模范方炳桂多次走进社区、机关单位、学校登台讲授,他结合自己多年来致力 于传播闽都乡学、播撒精神文明的感人经历,积极倡导大家身体力行,弘扬美德,从身 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做文明有礼的福州人,为福州持续文明共同努力,为文明福州 再添福。他觉得能在有生之年,为我们这座文明城市、为道德建设做一些事情,感觉非常高兴与荣幸。

二、弘扬闽都乡俗文化

土生土长福州的方炳桂,对家乡的浓烈感情是浓得化不开的血脉相连。城市的建设日新 月异,文化是她的灵魂,可是渐行渐远的富有福州特色的传统文化却逐年淡出人们的视线。 闽都,是一座蕴含了两千多年文化的名城。方炳桂觉得自己应该去保护,去留住记忆。他决 计为留住闽都的风情与韵致而努力。为了获取翔实的闽都传统文化资料,方炳桂不顾年事渐长,他走遍闽都的每一个角落, 行程万里,获取了大量闽都的民俗民风资料。他倡导创办“闽都乡学讲习所”和“闽都文化 传承示范点”。 “闽都乡学讲习所”坚持每月开讲,从 2007 年 6 月至今,已经开讲 100 多场 次,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人们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一起感受闽都优秀的乡俗文化, 成为传播民俗的特色平台。这不仅增强了广大市民的爱国爱乡之情,也提升了省会城市的文 化品位和文明进程;二中、十四中、林则徐小学、台四小、台实小等校也成为“闽都文化传 承示范点”。他还在讲坛和学校组织开展福州话普及教学、民俗风情体验日等活动,手把手 地教青少年学会敬老助老、领略传统文化,深受欢迎。

2005 年,方炳桂发起将“拗九节”作为福州公共节日的倡议,旨在深入挖掘“拗九节” 特有的地域文化内涵,突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主题。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2届“拗九”孝顺节。同时,方炳桂提议把每年七月七夕过成福州“邻里节”。他的倡议得到市委文明办和广大市民的支持,这些活动已成为福州“我们的节日”特色品牌。

方炳桂从事福州乡俗、福州方言研究 50 年,担任福州电台“左海乡音”特邀主持人,又是福州电视台《方老讲古》和攀讲栏目的主讲。10多年来共出版《福州老街》、《福州熟语》、 《福州老行当》、《福州风情录》等 13 部乡学文化专著 200 多万字。

在台湾民间人士的支持下,创办成立了福建福海文教基金会,担任会长。方炳桂充分 利用这个平台,积极推动两岸民间合作,为榕台文化交流牵线搭桥,引进台湾民间刊物《福 州月刊》和《罗星塔月刊》,并联合出版《福州乡土文化汇编》,受到 两岸乡亲的欢迎。 这本涵盖家乡史迹、山川人物、民俗风情、传说掌故的书,为弘扬福州的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010 年,为纪念福海基金开展榕台民间文化交流 20 周年,在方炳桂的主持下, 重印这本弥足珍贵的《福州乡土文化汇编》。

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方炳桂所有的业绩,是在与死神和劫难的搏斗中取得的。1991 年冬,他的专著《闽都 风情录》即将付梓、榕台合作项目“福海文教基金会”正在申办中,同时还要忙着为新闻媒 体提供春节民俗稿件的时候,但在一次体检中发现他患了左肾恶性肿瘤且已晚期,方炳桂没 有倒下,他想,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和病魔抗争到底。他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手术,之后又接受了3年大剂量的化疗。他边化疗边工作,几十年积累的几十万字乡土文化笔记和有关资 料,就在这期间整理完毕。

1994年夏,方炳桂例行检查时,在血液中又发现了癌细胞, 住院 20 天后,他赶紧出院,做他热爱的事业,福海文教基金会这一年也正式成立了。由他 主编的“左海春秋丛书之一”《榕树下》出版了,积极帮助民间文化界同仁继续出版系列丛书。

2002年春,方炳桂突发心肌梗塞,被紧急送往协和医院重症病房抢救。这时《左海乡音》 正在热播,已成为电台的一档名牌节目,许多听众每天都在等着听他的方言节目。医生为他 进行了心脏支架手术。为了不间断节目,方炳桂和护士商量,每天打点滴的时间由他自由选择,打完点滴再到电台录节目。“我觉得听众、观众需要我,所以即使生病我也不想停止节目。 对我来讲,能够把自己知道的福州话、民俗知识告诉给更多的人,就是一件幸福的事。” 他与死神搏斗的三回合中,竟能让外界都不知道,见到的依然是他那和善的笑容,听到的 也依然是他动情的声音。他的“奇人”称号也由此传开。期间他还应福建人民出版社之约,完成了《福州民俗文化丛书》中《福州熟语》、《福州老街》和《福州老行当》等供稿任务。

死神惹他不起,就把矛头指向他的家人。自 2003 年起的两年不到的时间里,方炳桂遭 遇了丧妻失子和失去长兄三个沉重的打击。但方老仍以常人难以置信的毅力,坚持做好福州 民俗的传承工作。在 2004 年又出版了《乌龙江传奇》。

2008 年方老第三次癌症复发,在医院化疗中的他仍然冒着 39 度的酷暑,由人扶到闽都 乡学讲习所,打着点滴,抬到电台录音室,录制“左海乡音”节目,35 万字的《名城的记忆》 的书稿也已送到出版社,并如期出版。80 岁高龄的方老先生说:在有生之年,尽最大努力, 最大可能地把八闽民间文化、闽都的乡音乡俗等优秀文化传播传承下去。

方炳桂每天的日程安排得满满的。研究、座谈、研讨;到学校、机关演讲,但是他一直没有停止写作。方炳桂说,自己几十年来坚持进行福州方言广播,坚持在电视台做 节目,在报纸上写文章、出书,就是希望能更广泛地传播福州的民俗文化,这些工作是积累 的过程,更是一种力量,推动着他一路探寻并且坚定地将这些宝贵的文化传承下去。而方炳 桂要做的事情还远远不止这些。比如,到小学、中学去演讲,让孩子们知道更多民俗知识。 他说“传承的工作最重要,永无止境。”

几年前,方炳桂因为患脑血管动脉硬化,影响到神经系统,他的手完全不能写字。为 了坚持写作,七十多岁的方炳桂想到了用电脑写文章。当时,他的老伴一听,连连摇头:“年龄这么大了,能行吗?”他暗想,没有做不成的事。这时,方炳桂的一位学生谢文明听说此事, 立即送了台旧电脑到他家。方炳桂在孙子、外孙女的指点下,只用半天时间就学会了电脑 的基本操作与汉字输入。后来,他自己慢慢琢磨,写作速度越来越快,现在他每天凌晨两 点半一坐到电脑前,就会情不自禁地一直“写”下去。 方炳桂在省社科院工作的女儿说: “我爸即使还躺在病床上,但只要一讲到民俗就来了精神。他老人家觉得还有许多事要做,福州需要我,我不能倒下。”对于通常人们理解的“老了要享福”,方炳桂有自己的想法: “我最担忧的是,和我同行的人太少。我想趁现在头脑还灵活的时候,抓紧时间做。家里人 叫我享受,我不喜欢,什么叫享受,我现在所做的对我来说就是享受。”

许多年过去了,方炳桂成了榕城家喻户晓的“活化石”。但他却说那些都是他亲身经历, 亲眼见过,亲手做过的,多数人认可了,他一直在反复重复着那些保护传统民俗的话,为了 使传统的东西能传承下去。他戏说自己“80 后”了,不少人劝他不要再在电视《方老讲古》 和电台《左海乡音》里忙了。他却说正因为老了才更加觉得时间宝贵,“老牛自知夕阳短, 不用扬鞭自奋蹄”。

方老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方老辞世当日上午,他受邀到福州大饭店参加纪念福州市获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0周年座谈会。当老先生发言结束5分钟后,就显得很不舒服,但他很淡定,未提前离场,而是认真聆听其他嘉宾发言。没过多久,他突然捂着胸口,发出呻吟,往后一倒靠在椅子上。接着就被送往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抢救。12月7日20时16分,讲福州话故事的民俗专家方炳桂走了,享年86岁。方老从事民间文化研究50多年,曾表示愿意工作到最后一刻,他真正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上一篇:老年之友93期
随机稿件
暂无数据!
上周冠军
人气:0,发布文章:0篇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上留言 | 通讯员 | 我要投稿 | 稿件列表 | 在线咨询 | Rss订阅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63号老干部局大院15号楼四层 闽ICP备2023017563号 邮箱:jq368@163.com
Copyright © 2013 《金秋》栏目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