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教益多
  作者:w5C6V33l  浏览:2136  发布时间:2017/10/17

读了“风行三百年的《古文观止》,竟是因为他们在福州……”(刋《海峽都报》2017.10.16)一文后,感触良多,留下深刻印象。

一般人只重《古文观止》的内容,并不熟悉其成书过程。上稿重点介绍了为书作序的吴兴祚(康熙十七年.1678.任福建巡抚);正是这个有作为、重教化的清代官员,从绍兴老家请来吳椘材、吴调侯叔侄俩,助其教子,在福州以教材形式,选注历史名篇,编出流传天下的《古文观止》来。福州成为海滨邹鲁,近代名人辈出,或与《古文观止》出于三山有关么。我想,林则徐、林觉民、邓拓、冰心、陈景润等许多英豪俊杰,文坛巨匠和气节之士,不会没有受过《古文观止》的熏陶吗?

文革中,自焚书堆中,“偷”出几十本古籍后,我竟与其中的《古文观止》,结下不解之缘。尽管读过不少书,就教益论,难有敌过它的。浩然之气,充盈其间,震撼人心。不但使人增学识、知历史,还可学作文、学为人。盖其因,其中不少作者是卓越的散文家,诗人;甚至是时代的风云人物。他们以阔大胸襟,跌宕经历,敏鋭洞察力,如椽大笔,留下华章,岂能似同凡文。“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晩唐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一开篇,就令人称奇;“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就更使人惊奇了。历史难道不是这样走过來的吗?类似《阿房宫赋》的奇文,在《古文观止》中,比比皆是,启迪之深,铭刻在心,愈读愈受教诲。难怪其能广传天下,妇孺皆知,深受欢迎。《古文观止》是人生的终身教材,又为其一大特点。时至晚年,我对其的浓厚兴趣,并未丝毫降低。内中不少具有史料价值的文章,可供加深探研。如西汉李陵的“答苏武书”,我在早年阅读中,先是质疑其为武将,何致有如此才情,替自己辯解投降匈奴的原因,写得头头是道,冠冕堂皇;后发现,在《中国历史人物辞典》(56页)中记载,世传此文系后人伪作,并非出自李陵之手,终于解开困惑久时的心中谜团。

感谢郭大路编辑,对《古文观止》的背景,作了详尽的解说和诠释。使人明确其作为育人教材的重要意义。

2017.10.17

上一篇:雨初晴
随机稿件
暂无数据!
上周冠军
人气:0,发布文章:0篇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上留言 | 通讯员 | 我要投稿 | 稿件列表 | 在线咨询 | Rss订阅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63号老干部局大院15号楼四层 闽ICP备2023017563号 邮箱:jq368@163.com
Copyright © 2013 《金秋》栏目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