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张润之同志
  作者:陈有芳  浏览:7661  发布时间:2018/11/23

返乡期间,惊悉张润之同志于11月13日早上不幸逝世,倍感沉痛。张老是省公安厅原史志办主任,对编纂福建公安史志有突出贡献,公安工作有较深造脂和扎实文字功底。印象深刻的是,张老的正直品格和知人之明,对我有知遇之恩。

1987年底,我自省武警总队办公室副主任岗位,转业省公安厅,安排总值班室值班。时张老任省委政法委研究室主任,与我素不相识。某日,张老来到厅办找我。原来是我撰写一篇疏导群体事件的小稿引起了他的关注。不久我被调任专职公安调研岗位。由于我长期从事沿海边防业务,累积一定调研实践基础,发挥特长,很快进入角色,在调研阵线上闯出一片小天地。20多年间,除完成大量业务外,还发表60多篇调研文稿;3次与会国际论坛;6次获取全国公安高等级论文奖,其中一等奖3篇;并获评研究员职称,成为部级论著评委和省作协会员。

俗话讲,新闻报道是“种花”,调研工作是“栽刺”,这话不假。由于人尽皆知的一些原因,老是探研问题确实也给自身带来“问题”。“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研讨问题正是为了解决的题。但总有一些人对调研的意义和目的缺乏了解,甚至误解。“三讲”时,我被说成是“看光明少,看问题多,把形势说得一团漆黑的人”,并整成材料,上报当时的省委政法委书记;“自我鉴定”不予通过,有人趁机人身攻击,使我一度十分难堪。当我撰写“构建公安依法立案机制”一稿时,有人打了小报告,主管人员怕捅了当地漏子,2次叫人传话,要我停笔。此稿筹备多年,面向全国,参阅外警,且立案不实事关公安决策大事,我顶住压力,坚持写出,并以最高分获第八届全国公安系统“金盾文化工程”论文一等奖;引起部领导的重视,文稿为许多刋物所转载和报道,尽管为单位争来殊荣,却把人给“得罪”了。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世人对《红楼梦》看法各异那样,对事物的不同评价,亦不可避免;我惟能调整心态以适应了。好在调研性质自有公论,尽管咸酸苦辣,终也走了过来。

张老调任省公安厅史志办主任后,几次要我去他那工作,因课题缠身,终未成行。令我始料不及的是,与我不在同一岗位的张老,不仅详细阅读了我发表的许多文稿,还多次在有关会议上充分肯定、赞扬我的绩效和勤奋钻研精神,为我正名,消除误解。若不深具底蕴,公正之心,岂能知人识人;两相较对,其工作水平,正直品格,知人之明立见,使我心感欣慰,十分感激他对我的理解和支持!我想,若不是张老首先发现我会“调研”,我可能就会一直值班下去。返榕后与郭勇同志联系,谈及张老;郭勇说,他也是从厅档案科被张老调入厅史志办,而发挥了文字方面的特长,对张老充满由衷敬佩之情。

张老是江苏无锡人,1931年8月出生。1949年春毕业于当地师范学校,同年5月入伍南下福建,1953年1月转业,长期在政法公安战线工作,发表社论、评论、调查报告等数百篇。张老语言简练,条理清晰,待人宽厚,正气秉然。离休20多年来,一直勤于笔耕,奉献不止。他擅写诗词,常将感悟感念,寄托诗章,抒发胸憶。前不久,他送我1本新出的诗集《晚睛集》,今年初,我亦回赠他刚出版的《心潮逐浪》文集。我俩有时会促膝长谈,或互打电话,成为忘年知音,莫逆之交。正当我想与他再次切磋交流时,却传来张老驾鹤西去的唁讯,令我不胜悲痛,潸然泪下。谨以此文深切悼念张润之同志!

张老在天之灵安息吧!

上一篇:“桃花源”
下一篇:悼润之
随机稿件
暂无数据!
上周冠军
人气:0,发布文章:0篇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上留言 | 通讯员 | 我要投稿 | 稿件列表 | 在线咨询 | Rss订阅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63号老干部局大院15号楼四层 闽ICP备2023017563号 邮箱:jq368@163.com
Copyright © 2013 《金秋》栏目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