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贫困生梦想成真
  作者:陈智民  浏览:2242  发布时间:2013/7/10

在闽东沿海的霞浦县,有一群白发老人他们不图名利、不辞辛劳,甚至殚精竭虑,只是为了帮助贫困生圆上学的梦。他们就是由离退休干部组成的“关工委”。早在1989年,该县关工委就成立了“教育基金会”,开启帮困助学之旅。1991年改名为“关工委基金会”。创办之初,由于人们对基金的不了解,再加上总量少等原因,制约了帮困助学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县关工委经过反复磋商,决定依靠社会的力量,动员霞浦籍在外乡贤、企业家及各界爱心人士等,把基金做大做强。

2006年秋,年逾古稀的邱其恩、周玉珠南下深圳,找到了霞浦籍企业家刘程宇,说明了来意。望着满头银发、充满期待的老领导,他一口答应认捐20万元助学款。2007年,上海霞浦商会成立之际,邱、周二人又专程前往动员在沪霞浦籍企业家成立基金会。不久,“上海商会爱心基金会”成立,14位霞浦籍企业家认捐额达400万元,并承诺6年内,每年向县关工委基金会提供利息24万元,用以助学。

抚今忆昔,邱其恩感慨万千:“像帮困助学这样的事,坐在办公室里是难以办到的,需要我们奔走呼吁、联系沟通,用真情才能感动‘上帝’啊!”从2006年南下深圳募到第一笔款开始,邱其恩等人不顾年迈体弱,舟车劳顿,先后奔走于北京、上海、安徽、福州、厦门等地,动员发动乡贤、企业家捐资助学,行程达数千公里。

在助学过程中,他们还根据实际情况和企业家的意愿,适时调整助学结构、方法、对象等。从单一的助学,发展到奖助学并举,再到奖教、奖助学齐飞,进而到助孤、助残、助困为主。邱其恩介绍说,通过乡贤、企业家认捐额度,每年收取利息,作为助学金;为认捐者牵线搭桥,让其直接与贫困生结对资助;乡镇、单位和个人设立基金会等各种形式,不断扩大奖助学范围。

目前,该县关工委系统先后建起“助学基金会”、“教育基金会”、“青少年健康基金”4个,各基层关工委也相继成立了奖助学基金会,基金本金总额达到750多万元,每年发放助学款40多万元,资助贫困生300多人。至2012年底,已资助各类贫困生10794人,金额达586.98万元。关工委的善举,改变了许多贫困生命运。有的出国深造,有的考上研究生,有的参加工作,有的自主创业,他们梦想成真了!

随机稿件
暂无数据!
上周冠军
人气:0,发布文章:0篇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上留言 | 通讯员 | 我要投稿 | 稿件列表 | 在线咨询 | Rss订阅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63号老干部局大院15号楼四层 闽ICP备2023017563号 邮箱:jq368@163.com
Copyright © 2013 《金秋》栏目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