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福建:大数据“画像”,破解融资难融资贵
发布时间:2020/6/29   来源:东南网   + 822

农行福建省分行在全国农行首家上线“快农贷”移动作业系统,实现在移动pad上进行农户信息采集、调查、业务受理一站式作业。图为近日农行南平分行客户经理上门为武夷山茶农办理“快农贷”。叶水莲 摄


我省政银合力,借助大数据技术,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让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三农”和小微企业 

大数据“画像”,破解融资难融资贵 

东南网6月2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永珍 戴艳梅 )今年以来,我省信贷投放增量、增速创历史新高,金融支持力度逆势上扬。到5月底,全省贷款余额5.6万亿元,比年初新增3729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多增1020亿元,增量与上年同期相比提升了38%。其中,小微企业(含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1.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180亿元;涉农贷款余额1.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865亿元。

“三农”和小微企业是金融服务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特别是在疫情防控严峻形势之下,我省政银合力,借助现代化的大数据技术,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努力让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三农”和小微企业。

银税互动,精准滴灌小微企业

无须抵押,不用担保,通过个人网银提交申请、签订合同,短短3分钟,泉州胜佳箱包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小聪就获得了泉州银行50万元“好税贷”。

这家生产箱包、文体用品的小微企业,不久前接到一笔出口订单,正全力组织复工复产。但受疫情影响,资金回笼慢,临时调拨资金一时不足。

“胜佳公司之前并非我行客户,这么快放款,全靠大数据技术。”泉州银行普惠金融部副总经理张军说。“我们推出的纯信用、全线上的银税互动产品——‘好税贷’,可根据企业纳税数据和人行征信等多维度信息,运用大数据分析方式自动预核授信额度,为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服务。”张军进一步说道。

为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2015年,作为全国首批试点省份,我省税务、银保监部门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启动“银税互动”,帮助企业将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有效解决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特别是2018年4月福建“银税互动平台”启动之后,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技术,“银税互动”全流程由“线下”转到“线上”。此后运行效率大大提升,也让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从中受益。数据显示,从2015年开展试点至今年4月,全省22家合作银行共推出银税合作信贷产品41项,累计帮助37886户小微企业获得银税合作信用贷款89654笔638亿元。

疫情发生以来,小微企业资金需求更加迫切。福建省税务局会同福建银保监局将“银税互动”受惠企业范围由纳税信用A级和B级扩大到M级企业,纳入受惠群体数量实现翻倍。

据统计,1—4月,全省共有6894户中小微企业获得“银税互动”信用贷款19499笔92亿元,贷款金额同比增长51.74%。其中,小微企业占比达98%。


为更好服务小微企业,帮助企业更快融资,泉州台商投资区税务局积极与金融机构开展银税互动。图为近日双方交流银税互动工作。 洪荣桂 摄

数据“画像”,农户贷款不再难

银行“难贷款”、农民“贷款难”,一直是农村金融难以突破的瓶颈。传统上,银行不愿意做农户贷款,除了因为办贷成本高、工作量大,更重要的是不了解农户情况,信息不对称,对风险难以完全把控。

2017年10月,围绕福建特色农业特点,农行福建分行大力推广“一县一快农贷、一特色产业一快农贷”。短短不到3年时间,“快农贷”贷款余额已达270亿元,惠及近20万农户,不良率仅万分之0.26,远低于风险警戒线。

免抵押、免担保、低利率的“快农贷”,何以能在短时间内把量做到这么大?

“关键在于坚持真主体、真需求、真用途。保证贷款主体是真农民,所需资金是用于种植养殖或者其他农业生产经营,发放的贷款是投入农业生产经营,确保能真正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农行福建省分行行长黄海表示。

而“三真”的背后,是大数据的有力支撑。

“我们从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各类行业协会、农资供应商、农产品收购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第三方公司等多渠道收集农户基本情况、经营品种、种植面积、种植年限、家庭收入、负债等信息。对信息不全面、不完整的,辅以实地调查核实,实现不同维度建档数据的相互交叉验证,为27万户农户进行‘信用画像’,为信贷支持提供依据。”黄海告诉记者。

同时,综合考虑农产品近年来生产规模、投入成本和市场价格等因素,合理确定每个特色产业的行业参数、单位授信额度,科学设计授信模型。同时,实现客户、数据管理和贷款分析等功能线上化。

以全国率先试行“快农贷”的安溪县为例,为了加强茶叶农药残留等监管,当地农业部门委托供销社建立了农资监管平台,积累了20多万户茶农的生产经营数据。“我们与安溪县供销社合作,从农资监管平台获取到茶农信息,为每个茶农建立信息档案。派出客户经理上门调查走访村两委、农户等,通过比对、核实情况,形成拟支持的农户‘白名单’,共发放安溪茶农‘快农贷’5432户7.2亿元。”农行安溪支行负责人说。

借助大数据技术,不但能够帮助农行实现批量获客,还可追踪客户行为变化,对存在风险的农户贷款提前发出预警信号,进一步防控操作风险。

如此,农村金融“老大难”不再难,并真正实现了低门槛、广覆盖、高效率。目前“快农贷”产品和服务已覆盖全省所有县域和乡镇,支持河田鸡、蜜柚、油茶、鲍鱼等82个有地理标志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发展。

云端发力,让更多大数据“说话”

“6月4日,我们在‘金服云’平台一键注册,并在线向三家银行发起纾困贷款融资申请,很快就获得兴业银行漳州分行900万元的贷款,确保了企业流动资金需求。”福建铭兴食品冷冻有限公司负责人高兴地告诉记者。

至6月28日,我省设立的首期100亿元贷款规模的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资金,已有2474家企业纳入名单。此外,发布融资需求135.73亿元,已有188家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合计7.84亿元。

登录福建省金融服务云平台,如同进入“金融超市”。入驻的29家银行作为“卖家”,共发布了301项金融产品;中小微企业作为“买家”,既可以直接选购融资产品,也可以发布个性化需求供银行“抢单”。

“疫情防控期间,企业融资需求较多、较急,福建省金融服务云平台‘云端发力’,大大加快了省里出台的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一系列融资政策的落地。”省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问题,2019年5月,省数字办和省金融监管局联合推动、兴业银行打造的福建省金融服务云平台上线试运行。该平台以政务数据为基础、企业经营数据为核心、第三方数据为补充,致力打破信息孤岛、突破银企信息不对称瓶颈。并形成金融数据资源中心,多元对接各类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

“目前,‘金服云’已对接电力、税务、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市场监管、人社、公安等4000多个数据指标。企业向平台提供数据查询授权,向平台上的金融机构发起融资需求意向后,金融机构可一站式查阅涉企数据指标。实现身份认证、企业画像、辅助尽职调查和金融风控等多样化数据应用服务,加速了普惠金融扩面提质。”平台运营单位、兴业银行福建金融服务云平台事业部负责人邓波说。

截至6月22日,在“金服云”平台注册的企业共39434户,发布融资需求11519笔513.29亿元,已解决1831笔121.98亿元。其中,疫情防控以来新增注册36549户,新增发布融资10861笔431.59亿元,新增解决需求1620笔87.73亿元。

建行福建省分行推出“云税贷”“云电贷”“云义贷”等“小微快贷”产品,今年以来已为2.8万户小微企业提供线上融资超324亿元。图为建行工作人员回访支持的上杭县浩丰工艺品公司复工复产情况。 赖福秀 摄

专家观点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茂兴: 

用好大数据 助力解难题 

福建日报记者 戴艳梅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世界性难题,也是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关注和工作的重点难点。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茂兴教授认为,除了企业实力问题,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出现的另一重要原因,是融资过程中借贷双方,也就是金融机构和中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一方面,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削弱了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意愿,使得许多中小微企业只能转向网络借贷和民间借贷,从而提高了中小微企业的整体融资成本。另一方面,高昂的融资成本又将刺激中小微企业投资高收益、高风险项目,提高金融机构在中小微企业贷款中的风险暴露,进一步削弱了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意愿,恶化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因此,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关键之一就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在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的出现和推广为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如今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与中国银保监会联合提出的“银税互动”,以及多省推行的“电力大数据+金融模式”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运用。

黄茂兴认为,大数据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企业信用分析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上。首先,对各种生产、经营和交易信息的记录、保存、共享拓宽了中小微企业信用分析数据的来源。其次,运用大数据等手段,数据更多地依赖机器自动生成和记录,大大提高了数据生产的规范性。再次,在大数据时代,任何企业对信息的隐瞒和扭曲行为都将被客观记录并对后续的融资和经营造成影响,从而有效遏制了数据造假行为,提高了数据信息的真实性。最后,信息的数据化有助于降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成本,提高银行对企业信息收集和分析的效率。

黄茂兴建议,就目前来看,进一步推动大数据在中小微企业融资中的运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建立并完善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强化对数据生产、记录、披露和分享的激励,以及对各个过程的监管。特别要注意在明确并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基础上,提高数据的流通和运用效率。

二是推动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在中小微企业放贷中的发展和运用,方便并促进各类数据的生产和记录。

三是健全金融科技制度和金融创新制度框架,积极发挥科技在金融业务中的综合应用,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通道,提高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效率。

采访手记

让“沉睡”的数据释放更多红利 

福建日报记者 戴艳梅 

融资难融资贵,对于发展中的中小微企业和广大农户来说,就像一道紧箍咒,长期困扰在生产发展的过程中。

难在哪儿?

一方面,中小微企业和农户的初始资本小,可抵押的资产少。多数企业由于处于初创期,用于投资和研发新产品以及拓展新市场的费用占比大,导致盈利水平低下。企业的现金流不稳定、资金链脆弱,抗风险能力差。

另一方面,处于初创期的中小微企业,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及制度,导致财务管理的乏力,进而加大了融资的困难程度。

采访中,不少小微企业坦言,相较于大型或国有企业,他们的融资渠道很少。由于经济下滑,很多小企业处于利润水平低下甚至是亏损的状态,企业内部几乎没有留存资金来支持下一步的发展。他们在面临流动资金短缺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通过银行贷款来获得资金支持,然而,银行贷款有诸多限制性条件,使得企业无法按时足额获得相应的资金。

一边嗷嗷待哺,一边却是谨慎“投食”。很长一段时间,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做不做小微业务十分纠结。因为,小微企业贷款是具有广泛需求和巨大潜力的市场,有充足的利润想象空间,但小微企业征信、获客成本问题成为其“拦路虎”。而农业、农村和农民,更是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

近年来,我省加快数字福建建设步伐,充分释放大数据驱动创新发展、提高治理能力、创新公共服务的巨大潜能,推进信息化建设应用迈入大数据发展阶段。在全国率先推出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互联互通,释放数据资源价值的改革新举措。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应用,无疑为破题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提供了更多可能。

基于交易结算、纳税记录等大数据评估企业信用,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得以克服。我省多家金融机构实现在线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服务,无须再付担保、评估、“过桥”周转等附加费用,明显降低了小微企业贷款成本。

大数据破题,让企业和金融机构彼此“信得过”。以往,小微企业的信息散落在工商、税务、电商平台各处,难以建立统一、有效的系统管理。“金服云”平台上线后,梳理并聚合资金、数据、金融产品等关键要素,帮助金融机构向中小微企业提供不见面、纯信用、快速到账的贷款服务。

大数据破题,让金融机构的服务更好地回归金融本源,造福民生。省农行借助大数据,精准“画像”,保证贷款主体是真农民,有真需求,确保能真正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免抵押、免担保、低利率的“快农贷”在短时间内做大做强。

服务“三农”和中小微企业要有情怀,但更要有办法。大数据破题,让更多“沉睡”的数据活跃起来,释放出更多的新红利。

当下,稳就业主要靠千千万万小微企业,而小微企业发展离不开普惠金融支持。融资难融资贵的“老大难”,以大数据为突破口,正在破题求解中。我们乐见其成。



声明:文章来源东南网,图片来源网络,不代表金秋网立场,若侵权请联系!QQ:3071562091
随机阅读
暂无数据!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上留言 | 通讯员 | 我要投稿 | 稿件列表 | 在线咨询 | Rss订阅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63号老干部局大院15号楼四层 闽ICP备2023017563号 邮箱:jq368@163.com
Copyright © 2013 《金秋》栏目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