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产业数字化论坛昨日举行。记者 邹家骅 摄
福州新闻网10月21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朱榕)如何发挥各自优势加强产销合作,促进粮食余缺互补?如何引领粮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如何发力粮食装备智造,助力粮食产业强国建设?第三届全国粮食交易会上,围绕这些问题,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业界代表把脉行业现状,分享精彩观点,展望未来前景,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打造更多优质粮油产品献策。
粮食全产业链数字化是本届粮交会的焦点,在20日举办的粮食产业数字化论坛上,10多位与会嘉宾围绕数字化转型进行政策解读、趋势分析、成果展示和经验分享,共同展望产业数字化转型之路。数字化有利于贯通粮食全产业链,发挥数据价值,解决信息不对称、供需不平衡等行业痛点,成为与会嘉宾的共识。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节水农业处处长、研究员汤松分享了土壤墒情检测的数字化意义:“相比传统检测手段,应用数字化手段可全方位监测土壤水分、湿度等信息,形成墒情‘一张图’,经过后台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后,将用于指导灌溉、施肥等环节,还可以应用在作物长势的自动化监测。”他表示,随着数字化技术体系应用的深入,土壤墒情已呈现出三个发展趋势,即自动监测手段多样化、信息感知要素多样化、智能服务应用深入化。
华为、浪潮公司则带来了基于云、AI等新技术的粮食行业转型升级解决方案。“未来,企业是发挥AI价值的最大主角!”华为专家郭律博士分享了AI落地之道。他认为,行业AI将在海量重复场景、专家经验场景、多域协同场景上发挥规模优势,构建粮食新智能,让AI助手协助专家进行一些辅助工作,从而减轻专家工作量,“让专家更专”。
会上还展示了“中国好粮油”的信息化建设成果。浪潮公司现场推介了“粮企云”平台,积极构建“粮食大脑”。
同日还举行了粮食产销合作论坛,专家围绕国内外粮食市场形势与价格走势,以及品牌合作、产销协作、渠道共建等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各自的粮源、市场、交通、资金、信息、技术等优势,进一步促进粮食余缺互补、深化产销合作。
粮食机械装备发展论坛以“引领粮食装备智造、助力粮食产业强国建设”为主题,就绿色仓储技术与智慧物流、未来食品发展趋势研究、小麦加工和稻米加工装备发展趋势等进行交流,人造肉、人造奶、人造蛋等食品行业新趋势引人关注。粮食领域专家、企业代表还进行了高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