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进口冷链食品,请记三点
——访省疾控中心消杀室主任、主任医师章灿明
东南网1月1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静雯 储白珊)冷链食品是家庭常备食物。近期国内多地在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上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这是否会增加病毒传播的风险?
10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杀室主任、主任医师章灿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省严格落实进口冷链食品全检测、全消毒、全追溯“三全”管理,“四证”(消毒证明、核酸检测证明、追溯证明、入境货物检验检疫合格证明)不齐的不准上市,对广大消费者来说,因采购或食用进口冷链食品引发感染的风险是非常低的。“截至目前,全国抽检检测的阳性率是万分之零点四八,而且主要集中在食品外包装。到目前为止,与低温冷冻食品相关的病毒传播主要是在流通环节引起,并没有发现因为食用冷链食品引起的感染。”
章灿明从冷链食品的购买、加工、食用等方面为大家提供三点建议。
到正规超市或市场采购
“首先可以通过手机扫食品包装上的‘一品一码’来了解食品的产地、来源、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进口食品核酸检测和消毒等相关信息。不采购无明确来源信息的冷链食品。”章灿明说,“同时,采购过程中应合理规划购物路线,避免在生鲜区域反复挑拣进口冷链食品,长时间逗留、聚集。应将进口冷链食品与其他食品分开包装。”
他提醒,大家要尽量避免直接用手接触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建议套上一次性手套。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有洗手条件时应尽快洗手,也可用免洗手消毒剂、消毒纸巾等清洁双手。提醒市民选购进口冷链食品时,注意正确佩戴口罩,并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尽量避免触碰货架、电梯按钮、楼梯扶手等公共物品表面。优先采用扫码等无接触方式支付。
储存加工过程中避免交叉感染
“首先,要做好外包装清洁消毒,采购预包装进口冷链食品后,建议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食品外包装表面,作用15分钟以上,再用清水擦拭干净;或用75%乙醇擦拭2次。其次要分类分区储存。进口冷链食品放入冰箱前,应先装入干净的食品袋,避免食品间交叉污染,包装上注明日期,避免长时间存放。在冰箱内存放食品时要生熟分开,尽可能固定区域存放,生鲜食品需放在熟制食品的下层。”章灿明说。
而在冲洗、劈剁进口冷链食品的时候,也要防止飞溅,避免对个人和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生熟食品一定要分开处理。”他说,“处理生、熟食品的器具(刀具、砧板等)要单独放置,避免混用,防止交叉污染。处理生鲜食品后及处理熟制食品前,务必彻底清洁双手。加工过程中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此外,厨房要保持通风,相关废弃物要及时清除。对使用后的厨房台面、食(饮)具、砧板和抹布等应经常清洁并消毒。耐热的食(饮)具、刀具和砧板等可采用高温蒸、煮消毒,每次作用15分钟;对不耐热的器具可用有效氯含量250~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用清水洗净。浸泡消毒时,必须使用消毒剂浸透被消毒的物品。每周对冰箱进行清洁,必要时进行消毒。
烧熟煮透食用
进口冷链食品要烧熟煮透(开锅后再保持煮沸10~15分钟),应尽量避免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盐腌后直接食用。未食用完的进口冷链食品,应放置冰箱冷藏室保存,尽早食用完毕,再次食用前,应彻底加热。
“大家现在已经习惯了外出就餐时使用公勺、公筷。在这里我要建议大家在家庭内吃饭的时候,也使用公勺、公筷。”章灿明说,“个人食(饮)具不混用,也可以有效减少交叉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