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李克强“工具箱”有哪些利器
发布时间:2015/4/17   来源:本站   + 2901

“在长达一小时的问答过程中,他神情放松、谈笑风生、应对自如。”英国《金融时报》总编辑巴伯在专访中国总理李克强的文章中这样写道。

4月15日,这篇题为《李克强:中国无意挑战国际秩序》的文章中文版发布当天,恰逢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一季度经济数据,GDP增幅7%的数字为近6年最低。

而在前一天,李克强在国务院召开经济形势专家企业家座谈会时指出,7%左右的增速,目前看,在一季度支撑了比较充分的就业,居民收入也同步增长,同时随着能耗降低环境也有所改善。这样的平稳运行来之不易,也给了我们信心。但另一方面必须看到,经济下行的压力的确在持续加大,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汇集,既有需求不足也有供给不足。

“这就好比骑自行车,我们一边要看到丰收的远方,同时也应该过好眼前的这个坎。”李克强说。这句话给参会的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印象深刻。他以“经济探底下的总理自信”来形容这一座谈会。

值得一提的是,座谈会上李克强表示:“我们的‘工具箱’里还有不少政策工具,而最大的工具就是‘改革’。”

在一个月前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用“我们这几年没有采取短期强刺激的政策,可以说运用政策的回旋余地还比较大,我们‘工具箱’里的工具还比较多。”来表达对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的信心。

面对7%的GDP增速,总理有何底气谈自信,这其中又有哪些“工具箱”将发挥重大作用?人民网记者为您独家分析。

工具一:简政放权、放管结合

“部长们参加的国务院常务会已经讨论通过的一些政策,现在却还‘卡’在那儿,难道让几个处长来‘把关’,这不在程序上完全颠倒了吗?”就在一季度GDP数据公布当天,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严斥一些部委和地方政府文件运转流程繁冗、拖沓。

李克强说,我们出台的许多政策,中央和各部门已经研究了很长时间,经过详细测算,并制定了非常具体的执行方案,但却常常因为繁冗、拖沓的所谓“会签”,让一些好政策“迟迟落不了地”。

此前,《人民日报》曾报道辽宁一重点民生工程历时8个月,经过39个单位,加盖了133个公章,仍然没有完成审批工作;下一步审批还要涉及7个单位,办理12大项审批手续。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期,各种繁杂的程序必会成为经济发展的拖累,“简政放权”势在必行。

自2013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发布以来,“简政放权”成为了李克强总理常挂嘴边的关键词。有媒体说,凡听李克强讲改革处,几乎必有“简政放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说出的那句“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更是引发了全社会的热议。

这位大国总理甚至亲自抓简政放权的具体实施。工商、质检、税务的“三证三号”合并成“一证一号”,是商事制度改革中“最硬的骨头”。4月1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提出要加快推进“一照一号”改革,而本不在原有表述之内的“年内实现‘一照一号’”,也在他的特意要求下加入了上会文件。

“简政放权”这一工具威力有多大?来看看一组数据:在今年全国“两会”的记者招待会上,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后,每天就有上万家企业登记,比上年增加了近50%。可见,活力来自民间,而简政放权的减法可以为应对经济放缓产生支撑的力量。

工具虽好,用起来可是有点疼。“简政放权是政府的自我革命,削权是要触动利益的,它不是剪指甲,是割腕,忍痛也得下刀。”李克强语气坚定地说。尽管如此,他依然郑重承诺,今年政府将重点抓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不能法外施权;二是推进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三是探索事中事后监管的新模式。

工具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如果说“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是总理工具箱里的先手棋,那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其中的加速器。

去年7月份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说:“ 政府近一段时期通过一系列降低准入门槛等改革举措,让更多创业者进入市场竞争的赛场。如果这些创业者们进来后却发现走不动、活不好,不仅会让这些创业者本人失望,还会大大影响后来者的创业热情。”

“小微企业生生死死是正常现象,但我们要想方设法让他们活得更长一些,让后续的创业大军能源源不断进来,”总理说,“我们引燃了创业‘火种’,要使它越烧越旺。不仅要让企业‘生出来’,还要让他们‘活下去’、‘活得好’!”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近一年来李克强总理讲话的高频词汇,也是本届政府应对当前经济态势的重点方针。为支持创业创新的“新业态”,2014年11月19日,李克强总理来到被誉为中国“网店第一村”的浙江义乌市青岩刘村,探访创业网店和快递行业的情况 2015年1月4日,正在深圳考察的李克强总理亲自前往柴火创客空间,对年轻“创客”的创业给予高度支持和赞赏;2015年3月5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中国经济的“双引擎”之一,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两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李克强总理在“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的部分提到:“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国家已设立 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要整合筹措更多资金,为产业创新加油助力。”

在一季度经济形势专家企业家座谈会上,刚刚从吉林考察归来的李克强赞叹道,中国的老百姓勤劳又有智慧,只要给他们充分的空间,就能释放出巨大的创造力,这也是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根本经验。政府要放手让他们去闯去创,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工具三:经济新常态、干部新状态

虽然有了先手棋和加速器,但对于工具箱来说,“安全网”也是必不可缺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干部精神面貌要有新状态无疑是确保经济运行的基本保障。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不惟GDP又不能不要GDP,有专家指出,很多官员面对这一新情况无所适从,“庸政”、“懒政”、“怠政”现象开始抬头。

对此,李克强总理一直强调,要对“为官不为”坚决问责,从严治理。不久前在东北三省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李克强指出:“对于忽视民生、为官不为的‘庸政’‘懒政’,要‘动刀子’、‘出重拳’、公开曝光,坚决追责!”

事实上,自上任以来李克强便多次强调要重视“庸政”“懒政”行为。去年,他几次在会议上直斥一些地方官员的“不作为”现象。他说,一些人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甚至“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敷衍了事,“说得难听点,这不就是尸位素餐吗?”

今年年初的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李克强再次剑指“为官不为”问题:“身在岗位不作为,拿着俸禄不干事,庸政懒政怠政,也是一种腐败。”

如果说贪污腐败是党和国家的“致命伤”,那么,庸官懒官则是党和国家的“慢性病”。不管是“致命伤”还是“慢性病”,显然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破坏作用。

李克强总理持续关注“不作为”现象,对这一“顽疾”的破解也一直在进行。2月9日的廉政工作会议上,他提出了针对“为官不为”的系列措施:重大任务要明确分工;重点工作要严格时限;决策部署要督查落实;对懒政怠政要严肃问责。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对实绩突出的要大力褒奖;对工作不力的,要约谈诫勉,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

4月14日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李克强表示,国务院今年将进一步加大督察力度,坚决用铁腕惩“懒”治“庸”。

一天后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再次强调,要主动作为,狠抓政策落实。“老百姓一直在勤劳奋斗,当干部的决不能为官不为!”他说,“中国经济是干出来的”,“不干,什么都谈不上!” 

声明:文章来源网络,图片来源网络,不代表金秋网立场,若侵权请联系!QQ:3071562091
随机阅读
暂无数据!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上留言 | 通讯员 | 我要投稿 | 稿件列表 | 在线咨询 | Rss订阅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63号老干部局大院15号楼四层 闽ICP备2023017563号 邮箱:jq368@163.com
Copyright © 2013 《金秋》栏目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