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站点多距离长是导致乘客候车时间增长的原因之一。
日前我市召开2016年第1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福州市近期公交线网规划》。针对现状和问题,新规划结合实际、借鉴其他城市发展经验,对2016年至2020年我市公交线网规划进行了调整。按照规划,至2020年,力争实现公共交通客流量、快线比率、外围直达中心城区线路比率上升,中心城区任意2点出行时间控制在45分钟内。
大力发展
轨道交通和大站快线
针对我市公交出行分担率增长缓慢等问题,将通过分层混合线网模式构建多元化公共交通系统,以轨道交通和BRT组织换乘线网,服务组团间和大组团内长距离出行,以直达线网服务组团内中短距离居民出行,以外围公交线网服务外围片区与市区间出行,并倡导合理换乘。
为此,我市将从五个方面调整公交路网。一是将大力发展大站快线,“除了目前的K1、K2、K3路,计划新增多条快线。”交通部门表示,如西二环公交快线走廊及周边公交线路上,可增加K5、K7、K8等快线,普通线路保留现状的14、18、113、117、317路、317支线等平行普线。在外围快线上,可增加K9往荆溪甘蔗,K10/K12往南屿南通,K13/K178往马尾等。
二是把外围线路长改短,提高车辆周转速度,同时提倡合理换乘,将市区起点站缩短至外围交通枢纽地带。如73路、36路、40路可改为从下院发车至马尾、琅岐,30路、30路支、31路可改为从火车南站发至青口,33路、38路可改成洪山西客站往甘蔗、白沙。
三是新增与骨干公交路网相匹配的常规公交线路,新开线路主要用于接驳区域换乘枢纽和周边社区,增开的线路部分可配置6~9米的中小型公交车,提高通行率。
四是在常规线路调整方面,通过保留、取消、延长、截短、改道、合并等方式规划设计,计划调整线路有77条线路,至2020年线网规模达到265条。
五是重点完善公交和轨道交通接驳规划。如针对新店、五凤、台江、南台岛等地区周边大型楼盘、学校等人流密集区,通过开通小区公交接驳线路与地铁站衔接;如可优化或新开线路接驳甘蔗、马尾、青口等至地铁站,加强外围区域公交地铁接驳;优化与地铁重叠较多的公交线,如135路、309路等。
5年内规划建设2条BRT
11条公交专用道
除了具体的线网调整,此次我市还对公交系统建设进行了规划。记者了解到,2016年至2018年,将先行建设11个公交场站,约22.8公顷。同时,2016年至2020年,计划更新2276辆公交车,新增1184辆,到2020年公交运力总规模达6000标台。
至2020年,计划建成2条BRT走廊(约27公里),率先建设的是六一路至则徐大道干线、金山—工业路—国货路干线,目前BRT建设方案已初步完成编制。同时,计划5年内新建11条公交专用道,在上浦路至金山大桥、杨桥路、化工路、前横路、排尾—鳌峰路、螺城路、上渡—上三—三高路、五四路—秀峰路、站东路—坂中路、南江滨西大道、旗山大道—乌龙江南大道路段建设。
按照规划,到2020年,力争实现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30%,公共交通出行时间在三环内小于4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