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菌草之父”林占熺:闽宁协作20年 新技术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发布时间:2016/6/22   来源:人民网   + 3909


林占熺教授工作照。蒋巍念摄

人民网福州6月22日电(黄丹妮 蒋巍念)1996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东部比较发达的13个省市结对帮扶西部10个省区的战略部署,福建省委、省政府随即成立了对口帮扶宁夏回族自治区领导小组。次年4月,由时任福建省省长贺国强、时任省委副书记习近平率领的福建省党政代表团一行35人抵达宁夏进行对口扶贫考察。

有着“菌草之父”之称的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所长林占熺教授,就是在这时走进宁夏这片黄土地的。

6箱草种带来巨变

“还记得1997年4月,我带着6箱草种来到宁夏考察,发现当地群众的贫困程度比我想象的还要严重。”林占熺对人民网记者说,闽宁村(现为闽宁镇)是由从固原地区生态比较恶劣的西吉迁移过来的农户组成的,在那里,虽然国家补贴资金给当地人盖了房,但村民却将房门用砖砌起来,纷纷跑回西吉居住,“当时我就感到要想让当地人安居乐业,首先要有一个短平快的项目,菌草实为首选。”

然而,1997年以前,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大部分运用于南方,宁夏气候干燥,到底适不适合种植菌草,林占熺也无十分的把握。夜已渐深,躺在炕上的林占熺辗转反侧:“这里的平均气温低,窑洞首先可以保温,其次湿度也较为稳定,能不能利用它来种植菌草?”

正琢磨着,林占熺“噌”地钻出了被窝,叫醒了当地村民,打着手电连夜进行了考察。“了解完情况后,我们决定用窑洞种植菌草。同年5月,我们带着一个小组来到当地正式实施菌草扶贫项目,并利用菌草栽培食用菌。”林占熺告诉人民网记者。

这一年,林占熺带着他的助手在彭阳县古城镇小岔沟20多户村民家废弃的土窑里,开始了技术攻关。为了培育出与当地水土相符的“本土蘑菇”,除却夙兴夜寐的研究观测,林占熺每夜沿着蜿蜒崎岖的山间小路,借着手电微光查看菇情。

为了推广这项技术,林占熺一行人还创办了技术培训班,并于闽宁村设立了示范点,先后有120多名教授和技术骨干在菇棚旁安营扎寨,进行包点包棚的无偿服务。他们帮农民搭棚绑架,常常弄得双手满是血泡;他们昼夜帮忙采菇,甚至自掏腰包治菇病。“我们的同志与当地菇农同吃同住,手把手、面对面的教技术,只有这样,当地人才能有效学到技术。”林占熺说。

张文俊是彭阳县第一批参与试种蘑菇的农户。种菇前,他一家五口人历年粮食总产不足700公斤,人均收入不到300元。试种蘑菇后,当年收入就超过了2500元,不仅给家里添了口粮,还买了一头驴、地膜和化肥。

教授当起了“推销员”

随着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技术在宁夏的推广,市场问题悄然而生。根据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三次联席会议精神,1999年11月,闽宁两省区脱贫办主任在银川召开会议,会上提出宁夏菌草技术扶贫采用专家承包的意见,由林占熺承担这一任务。

这意味着林占熺一行人不仅要管菌草栽培食用菌技术,还得负责市场销售。“这就好比我把女儿嫁给你,不仅要包生孩子,还得保证一定得考上大学,这恐怕不行吧。”时任福建省菌草开发工程协会秘书长的罗光湖打趣说。这一问题也让菌草技术发明人林占熺百思不得其解。

“我们管技术可以,销售根本就不是我们所长,为什么要我们承担这项任务呢?当时我就询问福建省闽宁办主任林月婵。”林占熺告诉人民网记者,当时林主任就回复了一句话,“林教授啊,你看这个项目上还是不上呢?你是教授,如果你都没办法卖,农户怎么办?如果大家都不敢接手,老百姓怎么敢种?”

就是这席话,让林占熺下定决心在承包书上签了字。为了确保销路畅通,林占熺还拉来了当时在宁夏挂职的干部马国林,让他签字担保。“这是非常时期的非常办法,我们无偿提供技术,专家包销,政府担保。”林占熺说。

就这样,宁夏菌草扶贫工作队的黄国勇等人带着菇样,从银川出发北上包头,南下兰州、西宁,东去西安、洛阳、上海,开始了马不停蹄地市场调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从2005年开始,闽宁村在短时间内连续向上海空运蘑菇近60吨。高峰时期,银川至上海飞机的货舱内全部被闽宁村的蘑菇装满。“我记得当时一个回族老汉跟我说,过去从没见过百元钞票,现在有时一天就拿了好几张。”林占熺笑着说。

生态治理“菌草梦”

1999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专门在《关于赴宁夏开展小流域生态环境生态综合治理情况汇报》上作出批示。在批示的鼓舞下,菌草扶贫技术在宁夏迅速推广开来,被誉为“东西协作扶贫的希望”。

事实上,利用菌草发展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也是萦绕在林占熺心头的一大牵挂。“ 闽宁协作20年,还有很多发展空间,很多新技术新经验还可以继续引进、继续发展。”林占熺分析,比如利用隔壁荒漠沙地种植菌草,养殖滩羊,这是当地农民见效快、技术门槛低、市场大的好项目,“再比如,宁夏菌草培植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有水源,干旱地区也是可以种植菌草的。”

林占熺告诉记者,治理流动沙丘、沙地、防沙固沙都可以用菌草。目前福建长汀、西藏、黄河流域、内蒙古阿拉善地区也陆续运用了宁夏菌草种植经验。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林占熺说,他的梦想就是在黄河两岸建立“千里菌草生态屏障”,通过其推动菌草业发展成为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林占熺顿了顿嗓:“我家里两代人从事的都是菌草事业,当年我的小弟是家乡第一个研究生,在菌草扶贫一线的工作中去世了。我也在‘鬼门关’前走了四趟。”

“你问我这项工作什么时候画上句号?不能画,要一直往前走。”年过七旬的林占熺已和菌草打了半个世纪的交道,“这些梦想都是有可能变成现实的,现在我的同行、学生越来越多,我们的团队越来越大,也许有些梦想的实现我此生看不到了,但我们的后代一定能做到!”

声明:文章来源人民网,图片来源网络,不代表金秋网立场,若侵权请联系!QQ:3071562091
随机阅读
暂无数据!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上留言 | 通讯员 | 我要投稿 | 稿件列表 | 在线咨询 | Rss订阅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63号老干部局大院15号楼四层 闽ICP备2023017563号 邮箱:jq368@163.com
Copyright © 2013 《金秋》栏目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