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颐和园藏乾隆文物特展”在福建省博开展
发布时间:2018/4/28   来源:东南网   + 3970

1524825861433036374.jpg

青年时期的乾隆(左)和晚年时期的乾隆(右)

东南网4月27日讯(本网记者 林峰峰)4月27日至7月26日,由福建博物院、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共同主办的“风华清漪——颐和园藏乾隆文物特展”在福建博物院向公众展出。

乾隆是将清朝推向“康乾盛世”的一代帝王,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本次展览将带领游客穿越历史时空,认识不一样的乾隆皇帝,感受“康乾盛世”的繁华胜景,领略乾隆皇帝的文韬武略,全方位展示乾隆这位盛世君主的生活艺术。

1524825884722020913.jpg

御题嵌西汉蒲纹玉璧紫檀框插屏

写诗达人

据记载,清朝康熙年间编纂的《全唐詩》,总共收录了2200多人花费数百年时间写出来的4.89万首诗,而乾隆一生作诗的数量就达到4万余首,平均每天要写诗近2首,是当之无愧的“写诗达人”。

本次展出的御题嵌西汉蒲纹玉璧紫檀框插屏,风上的题诗表述了乾隆皇帝对玉和土的看法,以及对玉璧的制作年代提出的疑问,从另一侧面向观众展示了这位帝王对诗歌的酷爱。这件插屏匠心独运的将西汉蒲纹玉璧镶嵌在紫檀材质的屏框里,显得独具一格。玉璧采用青玉材质,整体比较平圆,上面有兽面双蛇身卷曲纹和蒲纹的装饰。

1524825906096071905.jpg

雕龙钮青玉玺

勤政爱民

乾隆是一位勤于政务和重视民生的帝王。在兴建清漪园之初,便把整理京郊水系当作一项重要内容。经过治理,昆明湖成为北京城最重要的水源地,成为满足北京航运、农田灌溉和生活、园林供水的总枢纽。为了在游园时随机处理政务,体察民情,乾隆在清漪园中修建了勤政殿、怀新书屋等建筑。

玉玺是帝王权力的象征,本次展出的这方乾隆时期的雕龙钮青玉玺,光素润洁。玺钮采用圆雕、浮雕、浅刻等技法,雕刻出两条祥龙,呈现趴伏状,神态威严,整体端庄稳重,做工精细。

1524825929884070393.jpg

《耕织图》

重农促织

《耕织图》原是中国古代的文人为宣扬农业生产、教化百姓生活,采用绘画的形式详实记录古代耕作与蚕织的系列图谱。宋朝以后成为封建社会发展农业、注重农桑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宣教方法。

乾隆皇帝作为封建帝王中的杰出人物,深知“重耕勤民”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乾隆皇帝命人将元朝画家程所绘的耕作图21幅、蚕织图24幅订正装潢,藏于圆明园多稼轩内,又命工匠依照程所绘的耕图与织图,用双钩法阴刻上石,历时三年,镶嵌于耕织图景区内玉河斋左右游廊的墙壁上。

《耕织图》石刻的建成,使其建筑景观和内涵更具鲜明的文化与艺术特色,它既满足了乾隆皇帝重视农桑的根本要求;又展示了乾隆皇帝作为诗人与鉴赏家深厚的文化修养。在山清水秀的御苑之中设立生产织品的手工作坊,是乾隆皇帝将园林艺术与政治经济完美结合的一次创造和理想与现实的唯美实践。

1524825955173019118.jpg

铜镀金嵌珐琅六柱座钟

西洋钟玩家

乾隆皇帝也是西洋钟的大玩家,但他都只停留在把玩的层面上,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西方科技成果是一种生产力,更没有想到让中国的工匠仿造或研发。实际上当时中国的工匠也能造出精美的钟表,只可惜这种技术只限于宫廷而没有走向市场,更没有进入现代工业程序。

此次展出的这件铜镀金嵌珐琅六柱座钟,出自19世纪的法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它向我们展示了当时西方国家的机械制造水平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整个座钟分为三层,底层缀有花瓣纹红白料石,中层拱门内有竖立的水法玻璃柱,与景色融为一体,顶层嵌有两针报时表。表盘上的英文标识表明由英国詹姆斯•考克斯制造。钟的底座由四只大象驮起,通体镶嵌苔藓玛瑙和珐琅。

1524825993759005145.jpg

清乾隆·炉钧釉垂带耳灯笼瓶

艺术品收藏家

乾隆皇帝学养深厚,著述浩繁,精于鉴赏,理政之余,他还致力于历代文物的收藏,是个狂热的收藏家。凭借雄厚的国家经济、文化实力,以及在他本人的高度艺术修养和情趣雅好的推动下,各类艺术品的制作水平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峰,形成了鲜明的博采众长,熔铸古今,质料佳美,工艺精湛的乾隆风格。在乾隆帝的热心倡导下,形成了一个以他为中心,包括官僚和宗室的文化圈,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风雅佳话和文化精品。在颐和园现藏的近四万件文物中,相当一部分是乾隆时代的艺术精品。

清代乾隆时期仿古之风更是盛极一时,乾隆或出于政治需要,或出于个人喜好,直接或间接地推动着当时的文化潮流的风向。在他的主持下,乾隆时代提倡仿古之风保留前代精华的基础上,有很多开拓创新,还吸收了一些西洋的工艺技法,形成了各类乾隆风格的御用工艺品,在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化艺术影响深远。本次展出的清乾隆·炉钧釉垂带耳灯笼瓶,就是仿宋代五大名窑之一钧窑的产品

声明:文章来源东南网,图片来源网络,不代表金秋网立场,若侵权请联系!QQ:3071562091
随机阅读
暂无数据!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上留言 | 通讯员 | 我要投稿 | 稿件列表 | 在线咨询 | Rss订阅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63号老干部局大院15号楼四层 闽ICP备2023017563号 邮箱:jq368@163.com
Copyright © 2013 《金秋》栏目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