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为“文化福州”增添魅力底色——聚焦福州城市建设管理系列报道之八
发布时间:2019/1/9   来源:福州新闻网   + 2036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

福州日报记者 吴晖 孙漫/文 叶义斌/摄

【核心提示】

党的十九报告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福州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全国首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之一,拥有70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和2200多年的建城史。历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让福州在彰显古城风貌的同时,又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既承载着城市的过去,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深厚的文化积淀与源源不绝的滋养。2018年6月,我市以“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城市特色风貌”为目标,在全市域范围内启动了鳌峰坊等15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为“文化福州”增添魅力底色。

一以贯之 守护千年文脉

位于福州城市中轴线的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是“明清建筑博物馆”,还是“中国里坊制度的活化石”,走出了一批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

1991年3月10日下午,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三坊七巷召开的市委、市政府文物工作现场办公会上说:“评价一个制度、一种力量是进步还是反动,重要的一点是看它对待历史、文化的态度。要在我们的手里,把全市的文物保护、修复、利用搞好,不仅不能让它们受到破坏,而且还要让它更加增辉添彩,传给后代。”

市名城委主任杨勇告诉记者:“习总书记这一理念在福州城市发展中一脉相承、一以贯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本着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不断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先后投入100多亿元,全力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和文物保护各项工作,得到了广泛好评与高度肯定。此次我市打造15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是贯彻、延续习总书记发展理念的又一具体行动。”

据了解,我市15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将遵循对街区内的传统风貌建设“保护为主、改善利用”的原则,在尊重传统功能的基础上,完善街区公共服务设施,提升街区整体活力。

丰富载体 让街区“活”起来

眼下,福州冬意渐浓,但在各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现场,却处处是热火朝天的情景。近日,记者在仓山区烟台山历史风貌区(乐群—爱国路、马厂街片区)看到,原本杂乱无章的户外广告牌、违章搭盖已拆除完毕。亭下路、爱国路、乐群路、槐荫里、烟台路、池后弄、对湖弄、崇圣庵巷的围墙、道路景观及沿线建筑立面风貌改造,已如火如荼进入建设阶段,亭下路已对外开放。

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是福州古城传统中轴线序列组织的结尾,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载体,有“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誉。此次打造的烟台山特色历史文化街区,规划面积约9.8公顷。该项目负责人在现场告诉记者:“我们将许人们一个百年烟台山。”

在闽清,梅城印记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正加快建设,浮头街、城墘路、安民巷也将迎来华丽转身。在历史上,曲折变化的街巷中,遗存有不少历史建筑及遗迹。2019年春节前,一期项目浮头街将初显新貌。

闽清梅城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工程项目主任刘思秋告诉记者:“从2018年12月底开始,我们对接意向入驻的老字号、本地知名品牌企业及台湾企业的工作已全面铺开。”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全力推进这15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中,我市尊重传统功能,注重挖掘历史人文内涵,传承与发展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活态的历史文化精髓。“通过保护街区蕴含的民俗活动、民间曲艺、民间工艺、风味饮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市民体验区域民俗文化提供了良好载体,让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活’起来。”

此外,我市还将对建筑等街区物质载体活化利用,引入文化展示、体验、商业、休闲、旅游、创意等“活态”第三产业,植入新兴、时尚等活力元素,让文化韵味与现代功能相结合,赋予街区新的风采和魅力。

精细管理 打造精品项目

记者日前在烟台山历史风貌区采访中看到,位于该区的古建筑罗宅已修缮完成,这是一座始建于明朝的古宅,清朝重建,占地800平方米,为三进七柱的中式建筑。烟台山历史风貌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修缮这一古宅,项目方从全省各地找了62名工匠,其中14位是非遗传承人,他们均年过半百,经验丰富。“他们前后花了18个月的时间,弘扬工匠精神,完成了罗宅的修旧如旧。”该负责人介绍。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此次工作倡导“政府主导、企业承办、民众参与”的方式,各县(市)区遵循“修旧还旧、整体和谐、设施完善、文物专修、延续传统、彰显文化、资源活化”的原则,精心组织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工作,将各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精品项目。

在永泰永阳古城登高山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中,对于街区内景行书院、秀才楼等建筑物的修缮,项目方采用了永泰独特的传统建筑工艺和材料,如夯土墙、草浆摸底、传统雕刻等,并聘请街区内原住文人、手工艺匠人参与街区古建筑的修缮改造,全程监督施工工艺和文化传承,同时聘请省市文物专家作为街区改造设计和施工的顾问,确保在不改变建筑原有性质的前提下全面、完整地进行修复。

“此次街区打造,在工作范围和工作方法上颇有亮点。”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与传统街区营造局限于历史城区范围不同,这次是全市域“总动员”,推动各县(市)区、高新区分别打造1处至2处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拓展名城保护外延,全面提升福州的历史文化名城品质。

为确保街区打造有实效有品质,我市已建立起由“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室—建设指挥部”构成的三级领导机构及质量监督小组。“市里还组织编制了街区规划指南、建设导则、长效管理办法等多项规章文件,为街区建设提供方向与切实可行的指导。”该负责人说,我市专门组建了由省内外文物、规划、建筑领域知名专家组成的专家顾问团,让每个街区从设计之初就精益求精,凸显特色。

据了解,这15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将于今年春节前取得阶段性成效,展现街区新貌。为加强长效管理,确保其建设品质,我市还将完善并推行街区创建、审查、激励、退出、服务等制度。

声明:文章来源福州新闻网,图片来源网络,不代表金秋网立场,若侵权请联系!QQ:3071562091
随机阅读
暂无数据!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上留言 | 通讯员 | 我要投稿 | 稿件列表 | 在线咨询 | Rss订阅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63号老干部局大院15号楼四层 闽ICP备2023017563号 邮箱:jq368@163.com
Copyright © 2013 《金秋》栏目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