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道运中心利用公交监管平台配合考核标准,加强对公交的管理。
福州新闻网8月22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朱榕 文/摄)记者8月21日获悉,福州公交行业日前传来一个好消息,公交客运量9年来首次止跌回升。截至7月,日均客流量达120万人次,高于去年110多万的日均客流量。
客运量逆势增长,“等车难”现象也同步缓解。数据显示,截至7月,来自12345便民服务中心反映“等车难”的投诉件数量下降75%。客运量增长背后,是公交成本规制、线网调整、服务优化等一系列软硬件配套。
现象:客运量止跌回升
地铁2号线开通后,日均客流量达17万人次,但出乎意料的是,2号线开通后的3个月,公交客流量并未“此消彼长”,日均客流量达120多万人次,甚至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共同推高了公共出行分担率。
值得一提的是,从2011年至2018年,福州公交客运量持续下跌,今年是9年来首次止跌回弹。
“随着出行方式多样化,全国城市公交客运量大多呈下跌趋势,福州交出了这样一份成绩,是难能可贵的。”市道运中心公交科相关负责人认为,这是群众用脚投票的结果,说明市民“等车难”有所缓解。
一份数据可以佐证:目前我市共有260条公交线路,今年高峰期发车间隔平均11分钟,而去年为14分钟,缩短了3分钟。
探因:细化考核办法
高峰期,公交车久等不来,好不容易来一辆,乘客爆满,挤都挤不上……过去,“等车难”让部分市民对公交敬而远之;同时,公交企业常年成本倒挂,线路开得越多,亏损越严重,薪水较低、劳动强度较大,让驾驶员“用工荒”愈演愈烈。
为了系统解决弊端,今年以来,我市连续出台公交成本规制、运营财政补贴、运营服务质量考核等办法,解决企业成本倒挂、服务质量不佳等问题。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运管部门研究制定了日常和年度考核指标,并合理编制年度排班计划,确保高峰期发车趟次。其中日常考核数量指标包括高峰时段出车率、高峰时段发车间隔完成率、日运营趟次完成率三项指标。只要公交企业能够对标完成计划,高峰期“塌班”等现象基本可缓解。
“成本规制办法,约定在成本规制范围内造成的亏损,由财政补平,并提高驾驶员的核定工资标准,缓解用工荒,让企业能安心做好服务。”康驰新巴士规划部相关工作人员说。
优化:发展微循环公交
记者了解到,随着交通出行格局的变化,相关部门正积极优化调整公交线网和运营时间,精准匹配群众需求,做好精细化管理,在不增加公交车辆的前提下,提高公交运营效率。
今年以来,市道运中心对多渠道搜集的群众诉求进行科学分析,采取“一区一策”甚至“一线一策”等方式,先后对马尾、南屿、三江口等片区的公交采取延时、加密线网、调整走向、开通新线等方式,优化群众出行条件。
随着地铁线路陆续开通,我市也在大力发展微循环公交,先后开通了7条地铁接驳专线,实现地铁与公交无缝接驳,同时减少和地铁重合的线路,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方便市民出行。
“目前我市正在编制线网优化规划,接下来还将对全市公交线网进行优化,在大型社区旁边开设‘喂给’线路,为地铁输送客流。”上述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