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南国牡丹”的守望鸟
发布时间:2019/9/23   来源:东南网   + 986

东南网9月22日讯(本网记者 李凌生 通讯员 温连光 何东明)7月21日至8月2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在江苏苏州昆山市举行,来自全国20个省(区、市)的112个剧种、118个剧目轮番亮相,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受邀参演。期间,63岁的伍银莲登台献艺,在经典剧目《打洞结拜》中饰演“年芳十六”的赵京娘,技惊四座!

63岁的伍银莲登台献艺,在经典剧目《打洞结拜》中饰演“年芳十六”的赵京娘。龙岩市闽西汉剧传习中心供图

作为国家二级演员,从艺已近50年的伍银莲从未真正离开过深爱的汉剧舞台。自1972年正式入编龙岩汉剧团以来,她潜心钻研表演艺术,所获奖杯和荣誉无数。退休以后,她积极投身于对年轻演员的传、帮、带工作,同时以文化志愿者的身份奔走于艺校与老年大学。2010年,伍银莲被授予“福建省级非遗项目闽西汉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2018年,她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全国非遗保护先进个人。

“汉剧皇后”亲传弟子

闽西汉剧脱胎于外来剧种,旧称乱弹、外江戏,是福建六大剧种之一,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清代乾隆年间,乱弹流入闽西后,不断吸收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于嘉庆年间逐步衍化成闽西本地的地方戏曲剧种,上世纪30年代初定名为汉剧,50年代末为与湖北汉剧相区别,正式改称闽西汉剧。2006年,这个被誉为“南国牡丹”的古老剧种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小时候根本不懂什么叫汉剧。”伍银莲并非出身戏曲世家,但从小爱唱歌跳舞的她对文艺有着特别的天赋和爱好。16岁那年,龙岩地区汉剧团到连城招选演员,伍银莲在全县600多个女生中脱颖而出,从此成为一名专业的汉剧演员。闽西汉剧的脚色行当分生、旦、丑、公、婆、净六大类,表演程式各行当不同,即使是同一行当也有差异。“小生、青衣、花旦、正旦用假嗓。”伍银莲正是因为“天生一副亮丽自然的好假嗓”被剧团看中,后来在团里工青衣、花旦。

“住的是架子床,一个房间6个人,练功房是木头搭建的。”伍银莲至今记得刚入剧团时面临的艰苦条件。年龄最小、又缺乏舞台经验,作为剧团里的群众演员,伍银莲刻苦而勤奋。为防打扰别人,每天早上5点半,她就独自跑到烈士陵园,在纪念碑前练功、吊嗓子。每当老演员在排练或演出时,她总在台角认真观看,将他们的一招一式默默记下,而后在私下反复模仿、练习。

伍银莲早期《打洞结拜》剧照。 龙岩市闽西汉剧传习中心供图

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的坚持为伍银莲赢得了机会。1978年,凭借过硬的基本功,首次担纲《打洞结拜》主演的她得到“汉剧皇后”邓玉璇亲自教导并收而为徒。正是由于在此剧中的出色表现,伍银莲获得自己从艺以来第一个大奖——福建省优秀青年演员。

“她是我古装戏的启蒙老师和引路人。”谈到老师邓玉璇,伍银莲满是崇敬和感激。她说,旧时的许多老艺人在传艺时常常对徒弟有所保留,但邓玉璇不同,“只要肯学,她就会倾囊相授”。在邓玉璇的指导下,伍银莲的演艺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从此以后,伍银莲逐渐成为剧团的“台柱子”,并在各项演出、比赛中频频获奖,成为闽西戏剧界的“获奖专业户”。

1997年,由伍银莲主演的《俏俏嫂》入选“97福建剧展”晋京演出,受到专家们的一致肯定,获得二等奖的佳绩。而这次演出,也填补了闽西有史以来没有汉剧团体晋京演出的空白。

薪火相传育新苗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时代变迁,由于人们品位的变化和市场的冲击,与许多古老剧种一样,闽西汉剧也遭受到了重创。就在伍银莲频频获奖、演技日益成熟的时候,整个行业却走向低谷。

“每年演出场次大幅滑落,剧团效益不景气,演员纷纷转行。”据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主任刘佳柳介绍,由于社会地位不高、经济收入有限,演员队伍人才流失严重,能“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人不多,而伍银莲是其中一个。

伍银莲(右三)与汉剧大专班部分学员合影。龙岩市闽西汉剧传习中心供图

2000年以后,闽西汉剧的发展再次受到龙岩市政府的重视。2006年,龙岩艺术学校在时隔多年之后重新启动汉剧大专班的招生,为充实师资,已经退休的伍银莲受邀担任声腔兼职教师。

当时,艺校给的报酬不高,每节课才25元,但伍银莲的热情却很高,“人才断档严重,培养汉剧演员是我应尽的责任。”

“为了我们这届汉剧班的学员,伍老师付出很多。”刘航是06级汉剧大专班的学员,伍银莲是她从事汉剧表演的入门老师。至今她还记得,伍银莲带着一班同学前往上海进修的那段日子。

当年,艺校这18名大专班学生赴上海学习一年,伍银莲作为班主任全程陪同。作为委培生,来自龙岩的学员在当地院校并不受重视,为此,伍银莲常常放下身段央求老师增加课时。而最让她头疼的则是班级的管理,“学员平均年龄12岁,都是孩子,伍老师真的是既当老师又当妈。”因为调皮捣蛋,大专班有的男生还曾经被学校警告,伍银莲为此没少操心和掉泪。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伍银莲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大专班学员的理解,在她的影响下,刘航、徐娜、沈亚婷等一批新生代演员迅速成长起来。“剧团每年大大小小的演出110多场,她的上场次数在80场以上。”如今,06级大专班学员很多已经成为剧团的骨干,而刘航在中青年演员中是获奖较多的一个。

“作为龙岩本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名片,传承和发扬闽西汉剧任重而道远。”近年来, 为支持闽西汉剧事业发展,龙岩市作了不少努力。除了扶持剧团演出,政府还拨出专项经费,开展人才传承与培养计划。2010至2016年期间,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先后选送50多名学员,分赴上海戏曲学院、中国戏曲学院附中等地委托培养。刘佳柳说,这些学员深造后,又重新回归中心,为闽西汉剧的传承注入新鲜的血液。

守望剧台盼复兴

《伯公灯》排演中的伍银莲(右一)与刘航(左一)。龙岩市闽西汉剧传习中心供图

2018年11月,大型闽西汉剧现代戏《伯公灯》举行公演,这个由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打造的红色精品剧目让人们重新感受到闽西汉剧的无穷魅力,一时好评如潮。此剧也在第27届全省戏剧会演中惊艳亮相,并在剧目、表演、导演、剧本、舞美等方面一举荣获9个奖项,这其中,因饰演邹母,伍银莲获得表演一等奖。

《伯公灯》成功演出的背后,是无数人付出的艰辛努力。“尤其是伍银莲老师。”刘佳柳说,

为了演好这出剧,年过六旬的伍银莲强忍腰椎病一遍遍练习,半年来坚持每天清晨5点起早背记台词,休息的间隙还不忘指导其他演员默戏。

“汉剧演员的成长是个长期的过程,没有十年八年的锤炼培养不出好的演员。”在刘佳柳看来,一系列成绩背后,闽西汉剧的发展现状仍旧不容乐观,六十多岁仍代表剧团参加展演,固然说明老艺人技艺高超,也凸显了团里高层次人才匮乏的窘境。

“最现实的是收入太低,演员的工资甚至还不如洗碗工!”刘佳柳建议,在中央高度重视戏曲保护的同时,地方相关部门也应出台相应的政策,确保剧团演员的编制和待遇问题,“让演员台上有尊严、台下有地位,生活有自信,才能安安心心演戏。”

伍银莲带领古田中小的学生学习汉剧表演。龙岩市闽西汉剧传习中心供图

如今,伍银莲每周一下午定期前往龙岩市老年大学讲授汉剧唱腔和身段课程。“伍老师从没有专家的架子,课酬水平也与其他老师相当。”龙岩市老年大学教务科科长张柏荣说,正是在伍银莲的影响下,汉剧班的学员从原来不到10个增长到现在30人左右。而每周四,伍银莲则作为一名文化志愿者下乡为古田中小的孩子们开展艺术扶贫活动。“活动完全是公益的,伍老师还经常自掏腰包给孩子们带礼物。”古田中心小学副校长邹继标说。

“闽西汉剧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观众的支持。”伍银莲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宣传和表演,让更多人了解闽西汉剧、欣赏闽西汉剧。

另一方面,多年来伍银莲仍然保持着每天练唱一小时的习惯。前两年,她因为骨折住院一个多月,耐不住寂寞的她愣是躺在病床上坚持练唱。出院后,躺着练唱从此成为她的独门“秘诀”。“只要剧团需要,我随时准备登台,一直唱到不能唱为止。” 伍银莲说。

声明:文章来源东南网,图片来源网络,不代表金秋网立场,若侵权请联系!QQ:3071562091
随机阅读
暂无数据!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上留言 | 通讯员 | 我要投稿 | 稿件列表 | 在线咨询 | Rss订阅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63号老干部局大院15号楼四层 闽ICP备2023017563号 邮箱:jq368@163.com
Copyright © 2013 《金秋》栏目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