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像揭幕仪式现场。东南网记者 林先昌 摄
东南网10月22日讯(本网记者 林先昌)22日,被称为“密使一号”的吴石将军和他的革命引路人何遂将军铜像,正式落户在福州三山人文纪念园英雄广场,两位将军的后人与福州籍秘密战线英雄的亲人共同见证了两位先贤铜像首次并列的一刻。
谍战电视连续剧《潜伏》主角余则成原型之一就是吴石将军,据介绍,这是华夏大地上首次将吴石与何遂将军的铜像并列一起,也是首次为吴石的革命引人路何遂将军立像。
在铜像揭幕仪式上,何遂将军四子何达、孙子何迪介绍了何遂将军战斗的一生,吴石将军的孙女吴红也追述了爷爷不平凡的人生。
何迪介绍,何遂字叙甫,是八闽大地孕育的一位真挚的爱国者。他1888年生于福州,16岁入福建武备学堂,结识了林觉民、方声洞、陈更新等青年志士,他们数十人曾聚会于仓前山望北台,痛斥清政府的腐败卖国,高歌《何日醒》,冒大雨过旗营,发出了“反清”、“共和”的呐喊。他19岁加入中国同盟会,毕业于清末保定陆军预备大学第二期,远赴桂林,是广西同盟会的创建人之一。辛亥武昌起义后,他作为北洋第六镇统制革命党吴禄贞的亲信参谋,参与了与山西阎锡山共组燕晋联军进攻北京的策划,并带兵在石家庄扣压了清廷满载军火、粮饷、棉衣驰援袁世凯的列车,有力地策应了武汉及南方的革命军。何遂以舍生忘死冲决罗网的精神,历经辛亥、护国、护法斗争,并参与策动北京政变,36岁任国民军空军司令、第三军参谋长兼第四师师长、代军长,并任北京政府航空署长,授衔陆军中将。他是支持北伐的,为最终瓦解直系军阀集团贡献了力量。民国时期,他历任黄埔陆军軍官学校“代校务”(代校长、副校长主持校务)、国民政府立法委员、立法院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等职。
吴石孙女吴红在祖父的铜像前,讲述了从父辈那里听说过的祖父故事:吴石,字虞薰,1894年生于福州,就读于富有维新色彩的开智学堂和格致书院,辛亥革命那年他I7岁,响应武昌起义,毅然参加福建北伐学生军,离闽北上,从此进入军界。1916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他宁可在家闲居,也不肯为盘据福建的军阀李厚基服务,而投身反李的民军。1928年,他东渡日本留学,先入炮兵学校,后入日本陸军大学並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1934年回国,任南京陸军大学教官,并在大本营主管对日军事情报工作。全民抗战时期,他长期担任第四战区中将参谋长,参与组织、指挥了西南一系列重大战役,在抗战第一线屡立战功,是一位知名的抗日爱国将领。
当天上午铜像揭幕仪式极具福州味,在悠扬而沉雄的地方乐曲声中拉开仪式序幕,何达和吴红把从闽江舀上来的水敬洒在两位将军铜像前,随后用福州青红酒敬洒。
据介绍,何遂、吴石铜像高约2·5米,铜由国内著名雕塑家、中央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创作研究所所长孙伟教授创作完成。何遂的铜像由其四子何达做造型构思,取了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雨声”一词中的意境,整体构图是:何遂穿长衫持竹竿迎台湾海峡之风而立,与吴石遥相对望。
何遂铜像身边石刻有字:“收拾乾坤归腕底,吾辈固应如是”,这是吴石五十大寿时何遂送给他的百字文中的一句,尽显爱国情怀。而吴石铜像身边石上刻的是吴石将军绝命诗中最后两句:“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
据悉,吴石、何遂铜像雕塑工作启动于2017年9月。期间,吴石将军的大女儿吴兰成对雕塑工作提了宝贵的建议。何家儿辈、孙辈多次前往雕塑创作室进行指导。何遂将军孙子何代宁、何巍等专程来榕,寻找铜像安放之地,在仔细考察后选定在三山人文纪念园的福州抗日志士纪念墙对面作为安放之地。
何遂四子何达讲述父亲故事,身后就是落成的铜像吴石(右)和何遂。东南网记者 林先昌 摄
在铜像前敬洒闽江水及青红酒。东南网记者 林先昌 摄
三山人文纪念园董事长林军致辞。东南网记者 林先昌 摄
揭幕仪式现场。东南网记者 林先昌 摄
学生朗诵诗歌。东南网记者 林先昌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