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政协委员郑竹群 东南网记者 张立庆摄
东南网1月13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校企合作关系的建立与维系主要靠人脉和信誉,这种合作机制不规范,合作成效参差不齐,难以持久,产教融合更多停留于签订协议、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共商共建共享共赢’机制难以形成常态化……”,在福建省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福建江夏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郑竹群建议:深化产教融合长效合作机制,推动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郑竹群表示,从大量的调研来看,产教融合存在着长效合作机制缺失、产教经费拨款不足、合作对象受限等问题。以长效合作机制为例,校企合作在股权、人事、国有资产管理三大核心问题的体制机制缺失,这就导致学校不敢做,企业不能做,无法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方案 。在产教经费拨款方面,当前鼓励和推动产教融合的奖励拨款制度和财政拨付机制不完善,国家对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的税费、信贷优惠政策还没落实到位,企业对政策的落地、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的受益存疑,对深层次产教融合可能出现的投入与收益失衡的忧虑较多,导致产教融合更多停留于签订协议、实训基地建设、接收实习实训教师和学生等面上的合作。偶尔有建立在无偿捐赠基础上的合作,但难以在全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大范围推广,可持续性的企业优质资源注入受阻,实质意义上的深层次“共商共建共享共赢”机制难以形成常态化。
此外,很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由于自身条件和区位限制,没有合适的企业可供选择,导致合作效果不佳;师资队伍建设滞后;质量监管缺位;人才需求预测不足等等都成了制约产教融合发展的因素。为此,郑竹群建议:成立产教融合指导委员会、成立行业产教融合联盟,进一步创新管理机制体制,创新经费投入机制,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
成立产教融合指导委员会。建议由国资委牵头,联合省人社厅、省工商联合会、省商务厅及省教育厅,成立产教融合指导委员会,共同打造产教融合型城市,统筹企业和当地高校两种资源,发挥政府的组织优势、资源调控优势、公共管理优势,统筹规划产教融合,确定产教融合方向、目标和标准,协调解决产教融合中的股权、人事、国有资产管理三大核心问题,指导和协调校企合作的有序开展。
成立行业产教融合联盟。建议在产教融合指导委员会统一管理下,成立各行业产教融合联盟,由政府、企业、学校等相应人员构成理事会成员,使产教融合联盟成为企业与学校进行产教融合的管理机构,共同打造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型行业、企业及学校;加强行业指导能力建设,分类制定行业指导政策,建立行业用工需求标准和人才需求预测机制,承接双师培训,承办校企论坛,发布行业人才需求,预测行业人力资源需求,定期发布就业状况。建立产教融合评估指标体系,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审定合作内容,对专业设置与改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切实保证产教融合的质量。创新经费投入机制。建议中央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产教融合专项资金,该专项资金应当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逐步增长;鼓励金融机构开辟产教融合信贷业务;吸纳社会捐助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