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字文叔(前6—公元57年),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人。汉高祖九世孙。西汉末年,王莽篡政,改制失败,又遇连年灾荒,爆发农民大起义。刘秀趁机起兵,以恢复汉家制度为号召,扫平天下,登帝位,是为汉世祖光武帝,改元建武,东汉自此始。刘秀在位32年,励精图治,使社会从动乱走向安定,史称“光武中兴”。
刘秀很有政治眼光。他首先从为百姓解困入手,来收拢人心,巩固政权。多次发布解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命令。公元31年(建武七年)下诏:“遭饥荒被掳为奴婢、下妻者,去留听本人决定,敢拘制不还者,以卖人法治罪”;建武十一年诏令:“敢炙奴婢,论如律,被灸者免为庶人”;建武十四年诏免益、凉二州奴婢为庶人。恢复了大批奴婢的人身自由。刘秀还下诏减轻刑罚,如死罪系囚被改处宫刑等。缓解了社会矛盾。
刘秀实施精兵简政,减轻了百姓负担。公元30年(建武六年),令栽并400余县,精简了大批官吏;并恢复西汉田租三十税一的制度。建武七年诏令:“兵力足用,罢君国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士及军假令(“假”暂置),使还民伍。”“司徒、司空”均去“大”字,改为太尉。公元53年(建武二十九年)赐天下男子爵,每人二年;鰥、寡、孤、独、笃疾、贫不能自存者,每人给粟五斛。公元46年(建武二十二年),地震,南阳尤甚,全免南阳当年地租,赐压死者棺钱。
在政权建设上,刘秀废除掌握地方军权的都尉,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割据势力出现。重用马援、祭彤等一批谋臣良将、气节之士,为安定边境、国内局势,做出突出贡献。锡光担任交趾(今越南)太守后,就把那里治理得很好。公元40年(建武十七年),河南尹张伋及郡守十余人,因度田不实,下狱死。法令实施,亷俭盛行,政风清新。外交上,恩威并重的睦邻政策,赢得尊重,四方来朝。南匈奴、鲜卑、乌桓、高句丽、委奴(今日本),皆先后遣使朝贡,臣服东汉政权。公元51年(建武二十七年),北匈奴单于请和亲,不许;次年,再请和亲,仅赐以锦帛,仍不准。
难能可贵的是,到了晚年,刘秀仍具“如履簿冰”之心,始终谨慎处事。获得治国绩效后,他并未像唐明皇那样,声色犬马,自我陶醉,而致变乱。公元54年(建武三十年),群臣请封禅,诏答:“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气滿腹,吾谁欺,欺天乎?”不准。后人可从这句话中,感叹“光武中兴”的缘由。《中国大事年表》记载,新莽乱政间,社会动荡,人口剧减。公元57年(汉中元二年)二月,光武帝刘秀去世。是年,全国人口恢复到2100多万,有户口420余万。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刘秀作了很高的评价:“独能取忠厚之臣,旌循良之吏,抜于草萊之中,实诸群公之首,宜其光复旧物,享祚久长,盖由知所先务而得其本原故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自古“得人心者得天下。”关爱苍生,简政宽刑,励精图治,如履簿冰;光武中兴给后人的启示,无疑是极为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