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家后代的追求
  作者:w5C6V33l  浏览:2827  发布时间:2016/2/3

邓小岚是邓拓与丁一岚的女儿,她退休后,奔波在北京到河北阜平县马兰村的山路上,到革命老区奉献支教;10年来带起了一支山村小乐队,用歌声改变了一座山村。

马兰村曾是《晋察冀日报》(《人民日报》前身)报社所在地。当年邓拓任该报的社长兼总编辑。1943年底,在日寇疯狂扫荡中,为掩护报社同志,19位马兰乡亲惨遭杀害。邓小岚出生后,寄养在马兰村附近一户村民家中。整整3年,养父母和村民悉心地保护,为炮火中出生的她留下幸福无忧的童年,她把这里视为第二故乡。

2004年6月,邓小岚代表《晋察冀日报》研究会,带着原《晋察冀日报》部分老同志集资的1万多元钱,为“马兰惨案”牺牲的19位马兰乡亲,修起了两米多高的纪念碑。清华大学工科出身的邓小岚,从设计到丈量,从选料到下料,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并带着孩子们献花、扫墓,告慰英灵。

邓小岚第一次来到偏僻落后的马兰小学时,难过得几乎落泪。孩子们在4间破烂的危房里上课,更无歌声、乐器。他返京筹资4万元,返回马兰翻建校舍,帮贫困生就学。她求亲告友,收集几十件小提琴、手风琴、电子琴和吉他等乐器带到马兰村。她不停地往返北京与马兰之间,教会孩子们演奏出淳朴美妙的乐曲。孩子们成长的每个细节,倾注了邓小岚大量心血。为解决演出服燃眉之急,她一针一线改出了几十件蓝色衬衣。

2008年10月,在北京中山公园,马兰小乐队小型音乐会受到当年晋察冀日报社老同志们的热烈欢迎。2010年8月8日,在北京“第四届中国优秀特长生艺术节”开幕式上,马兰小乐队做了精彩表演;得知这些来自300公里外的贫困山村时,全场惊愕,掌声如雷。2011年6月,邓小岚终于带着马兰小乐队的孩子们,登上了“红歌嘹亮唱响中国”演唱会大舞台。马兰村的孩子们站在首都舞台面对万千观众,展示歌喉与才艺。邓小岚为马兰的孩子,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看到马兰村引起社会关注,更多的人来援助马兰的教育和旅游。邓小岚无比幸福。她说,我没觉得苦和累,岁数虽大,我不晕车。北京到马兰的路途并不遥远,却不便捷。早上8点出门,晚上七、八点才能到马兰。这段路,退休后的邓小岚,从2004年起,一走就是10年。她不但帮助该村建校舍,救助贫困生,还修路种树,改建水冲式厕所、发展旅游等。她要回北京时,当年养育过她的年迈的瑞姨抹着眼泪说:“你别忘了来啊,一直来啊。”马兰的孩子们更是对她依依不舍,盼望着她常来。这一切都让她眼眶湿热。

邓小岚深深眷恋着马兰。她说:“父亲常以笔名马南邨发表文章。马兰村在我生命里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我是马兰村的孩子。”她说,只要她走得动,就不会停下从北京到马兰的长途奔波,不会停下建设马兰,传承马兰精神的新长征之路!

老一辈革命家、杰出的人民新闻家邓拓同志,离去不觉近半个世纪了,人民深深地怀念着他。古闽榕城,乌山脚下,有邓拓故居(已辟为邓拓纪念馆)。邓小岚和母亲曾返榕探访父亲故地,感受浓浓乡情。

2014年,我的一篇小稿入选《书写人生第二春》(优秀作品选)集子,从中读到马小岚上述事迹的报道。马小岚以火热激情,回报老区人民的恩惠;她踏着父亲的足迹,实践了革命后代的追求,事迹生动而感人,于是,我就写下了上述文字。


随机稿件
暂无数据!
上周冠军
人气:0,发布文章:0篇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上留言 | 通讯员 | 我要投稿 | 稿件列表 | 在线咨询 | Rss订阅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63号老干部局大院15号楼四层 闽ICP备2023017563号 邮箱:jq368@163.com
Copyright © 2013 《金秋》栏目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