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昂何故沧然涕
  作者:陈有芳  浏览:3772  发布时间:2016/2/17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首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的《登幽州台歌》,成为古今传诵的名章。作者陈子昂缘何写出如此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呢?

公元696年(武则天通天元年),契丹首领李尽忠、孙万荣攻陷营州(今辽宁朝阳)。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表为管记(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危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为前驱以击敌,武攸宜不允。陈子昂又进言,不听,反被降为军曹。接连遭受挫折,眼看报国无望,陈子昂遂登高长啸悲吟,写下《登幽州台歌》。

幽州台,又名“蓟北楼”(今北京西南大兴县境),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其上置黄金而得名,为招纳贤才所筑。郭隗、乐毅等一批名士从这里走了出来,为国効力,留下佳话。陈子昂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无限感慨,悲愤之情,油然而生。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來求进的明君;想到那些令人动心的往史,他深感人生的无奈,独自凭吊,涕泪交流,凄恻悲愁。遭受压抑、壮志难酬,终使他呐喊出强烈心声。也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登幽州台歌》显然具有典型的社会意义。

陈子昂是一位极富正义感的才俊。他24岁中进士,迈入仕途后,他关心的是天下大事,百姓疾苦,并非自身的加官进爵,荣华富贵;不断地建言进谏,终因触犯权贵,而致坎坷一生。他先是受到武则天的尝识,拜麟台正字,又迁右拾遗。《中国大事年表》记载,唐永昌元年(公元689年),正字陈子昂上疏,言为政“宜缓刑崇德,息兵革,省赋役,抚慰宗室,各使自安。”继又上疏谏阻兴大狱。时武后任用酷吏,屡兴冤狱,擅杀宗室、官员,株连无辜。陈子昂不避权贵,忠言逆耳,遭到排挤,也就在所难免了,终于被贬往不学无朮的武攸宜手下为参军了。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杰出文学家,诗文为世所重。少任侠,刻苦读书。其诗刚健质朴,直言心声;于诗提倡汉魏风骨,反对六朝柔靡文风,为唐代诗歌改革的先驱;遗诗百余首,著有《陈伯玉集》。《中国历史人物辞典》对他作了很高的评价:“数次上书言事,直言敢谏,力陈时弊。”

陈子昂在被解职返乡后,又遭权贵迫害。武三思通过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致其冤死狱中,年仅42岁。一代才俊,一生坎坷,后人无不为之扼腕;一曲悲歌,感人至深,遂成千古绝唱,广传天下。

随机稿件
暂无数据!
上周冠军
人气:0,发布文章:0篇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上留言 | 通讯员 | 我要投稿 | 稿件列表 | 在线咨询 | Rss订阅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63号老干部局大院15号楼四层 闽ICP备2023017563号 邮箱:jq368@163.com
Copyright © 2013 《金秋》栏目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