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孝子中选官
  作者:陈有芳  浏览:2871  发布时间:2016/7/22

在福建秦宁怡养中心,二十四孝长廊,每日早晚,览者不少。垂暮之年,传统道德,再受教育,感触良多;孝子中选官,尤予人以启迪。

“百善孝为先。”古人崇尚孝道,更有了从孝子中选抜官员的用人机制;如“举孝廉”等。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官员如果连父母都不去孝敬,又怎么会关爱百姓,造福社会呢?

流传久远的二十四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内中就有不少被选任官员的例子。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为父扇凉枕席,寒冬,以身体为父温被褥。少勤读博学。京师广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时,选任魏郡太守,郡遭水灾,尽其所有,赈济灾民。黄庭坚,北宋分宁人,著名诗人、书法家。侍奉母亲竭尽孝诚,每晚都亲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身居高官后,依然如此,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孝道。还有王祥(东汉)、孟京(三国)、崔山南(唐)、朱寿昌(宋)等,事亲尽孝,都十分感人。

甚至还有选任孝子为国君的史实。舜,其父瞽叟及继母和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舜都不记恨,仍对父亲孝顺,对其弟慈爱。其孝行感动天下。帝尧经长期考察,终于选他为继承人。舜登帝位,天下大治。汉文帝刘恒,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卧病三年,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服药必先尝过。登帝后,以仁孝行天下,重德治、兴礼仪、倡农桑、人丁兴旺,在位二十四年;其与汉景帝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在孝子帝王和官员的治下,出现天下大治和安居乐业的局面,与孝行的榜样作用,显然是分不开的。民心悦服,号令畅通,天下也就安稳了。这或许就是从孝子中选人的好处么?

“孝”属德的范畴,而“才”又是官员的必具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任人选官机制也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以后,“文凭、年令”成为用人的重要标准。显然,“德”被疏忽了。于是乎,官场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假年令、假文凭,屡见不鲜,罔顾形象和政声的多了,滥用职权,涉贪涉色,甚至叛逃海外,卷走巨款的官员,比比皆是,反腐搞了几十年,情况依然十分严重,引起社会强烈反映。我曾读到一则报道,某县长,其母当了乞丐,某日,行乞至儿子任所;当有人告诉他时,县长竟拒认母亲。报刊每有虐待双亲,甚至打杀父母的报道,毒化风气,影响恶劣。“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楷模作用,十分关键。

“德是才的统帅”。在政坛漫长历程中,先人总结出这一经验,我们没有理由去否决这一选人定律。上古,尧选了舜,舜又选了禹;由于以德为重,也就用对了人,天下大冶。之后,统治进入家天下,再后,又长期走开科取士之路。尽管也实施“举孝廉”等以德选人措施,但为时不久,影响也小,总的还是突出了对“才”的取舍。政权更迭,改朝换代,无疑证明了对“德”疏忽的结果。事实也说明,“文凭、年令”不等于水平,更不能替代德行。何况,为了能当上官,不惜在文凭和年令上,弄虚作假,欺世盗名;用此失德之徒,难免违法乱纪,擅权乱政,更是对“德治”的讽刺了。“百善孝为先。”“孝心”,是一个人的道德基点,也是从政的必具要素。至少,应成为选人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孝心”入手,全面考核德行,再经长期考察,用人不是会更稳妥吗?

“德行天下,孝耀中华”。中华古文明,与孝道有密切的关系。孝双亲者,大丈夫也。“齐家治国平天下”。不管社会怎么发展,孝悌,都应是官员首先必具的重要品质! 

笔者系采风团成员(福建电视台公共频道“金秋栏目”采风团)、原省公安厅研究员

随机稿件
暂无数据!
上周冠军
人气:0,发布文章:0篇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上留言 | 通讯员 | 我要投稿 | 稿件列表 | 在线咨询 | Rss订阅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63号老干部局大院15号楼四层 闽ICP备2023017563号 邮箱:jq368@163.com
Copyright © 2013 《金秋》栏目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