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世玮敬岗爱业采史人
2007年12月,一位七十九岁的文化老者悄然去世,手里还握着笔,这场景如蒙太奇般永远留在我们记忆底片,虽不悲壮,却使人长久感动!
这位可敬的老人就是政和政协文史工作老前辈、《政和文史资料》创始人之一的甘世先生。他把人生大部份的精力奉献给了他所钟情的文史事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1981年11月,政和县政协成立时,政协领导听说甘世文字功底厚实,就将他从县农委调到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工作组任副组长,协助秦光前等政协领导聘请社会各界人士38人组建成文史资料工作组。文史资料工作组成立以后,他经常组织大家学习政协理论知识、政协文史知识以及文史的采访、编辑出版和印刷等方面的知识,还先后组团到松溪、建瓯、建阳等县市专题学习取经。他要求大家在开展文史征编工作时,不仅要重视老干部提供的资料,还要重视民主党派、老知识分子,老科技人员、原工商业者及爱国人士提供的资料,尤其应特别注意抓紧对掌握资料丰富、阅历广博、年事已高的人士的征集。认真研究制定每辑文史资料的编撰方案,确定编撰栏目和内容,摸清了解和熟悉情况的人士,有针对性地做好约稿工作,并妥善保管文史资料。他自己则逢同行必问文史,有索必究其源。只要有机会,他都有闻必录,以备借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叫泰山不辞细土,厚积而薄发。三年内,他负责编辑出版了有关政和历史沿革方面史话内容的第一辑《政和文史资料》;收录了陈贵芳 “历史的回顾”、张翼“谈闽浙边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斗争”、池云宝“后山街除恶缴枪记”、陈贵芳“巧袭小梅,威震闽浙”和洞宫山闽东、北红军会师与闽东、北党委联席会议等珍贵党史资料文章的第二辑《政和文史资料》;介绍政和县情概况、山川大势、风光简况、文物古迹等旅游综合史料的第三辑《政和文史资料》。
1984年,甘世在肩负县政协办公室主任同时还兼任文史工作组组长,他黾勉自励,几年如一日地处理政协机关日常工作,还为文史工作广辟稿源,勤奋笔耕。他要求大家始终贯彻以亲历、亲见、亲闻的“三亲”史料为主,兼征其它有研究、存史价值的重要史料。为了确保史料的严肃性和其实性,甘世从每个环节抓起。对征得的稿件,他都要先到作者中征求意见、进行核实,再严审细甄、著诚去伪,最后整理、打印、装订。若是无法核实的,他宁可忍痛割爱,也绝不滥竽充数。历次编审,他都请社会名流或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担任顾问对书稿进行审定。他对整理史稿的态度十分严谨,常常“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在编辑文史资料时,他始终遵循形式服务内容,内容服从主题的指导思想,小至标点,大到布局谋篇,分类统编,他都字斟句酌,反复权衡。为了确保成书质量,从组稿到统编,从整理到编辑,从出版到装订,他事必躬亲。经他处理的史稿,校对符号标准,语言规范,史事准确。他在坚持“齐”、“清”、“定”发排标准的同时,还要附上设计大样,免除了校样过多的增删、修改而造成的倒版,缩短了出书周期。文史出版工作,如同期刊杂志工序一样繁多。然而政协文史工作人少,什么事都得自己干,诸如版式、封面、装帧、版芯设计和排版方式、字体与字号变换,一脚不到都不行,然而他却处理得很好。有躬耕,就有收获。自1981年至1991年的十年间,他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亲自撰写了《政和历史上的书院及教育事业》等50余篇近15万字文史资料稿,还先后印发约稿通知1600余份,召开文史征集座谈会22次,外出采访40多人次,征集史料200余万字,编辑出版93余万字共8辑的《政和文史资料》。充分展示了政和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历史变迁、革命历史事件、革命人物、历史名人以及解放前后有关农业、工业、商业、交通、城建、水利水电、林茶果、文教卫、气象、宗教的概况及发展情况。后退休在家,他还不断关注政协文史工作,积极提供宝贵文史资料。
“板凳能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甘世从事文史工作十几年来,爱岗敬业,勤奋学习,严审细甄,创造性工作的精神不断激励着文史工作同仁们。(杨世玮)